為了幫助2018歷史學考研的同學更好地復習,下面新文道考研為大家分享“2018歷史學考研知識點:法國大革命 ”,考研是一段漫長的旅程,新文道考研官網會持續為大家分享2018年考研專業課復習知識點!
投石黨運動:1643年到1652年法國由資產者和人民反封建專制開始,后發展為貴族叛亂,并導致外敵入侵的事件。1643年,5歲的路易十四繼位,寵臣馬薩林任首席大臣,橫征暴斂,開征新稅,引起個階層的不滿,他們以巴黎高等法院的法官為代理人,開始公開反抗,并提出反映資產者愿望和經濟利益的要求。1648年和1649年,王室兩次逃離巴黎,武裝人民控制了首都。大貴族趁機反對國王,并以孔代親王為首,在各地與王軍作戰,1652年,路易十四重返巴黎,投石黨運動失敗,這一過程說明,此時法國該不具備推翻專制制度的歷史條件,因為它還有維護國家統一,抵御外敵入侵的作用。
革命原因:
①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發展,資產階級在經濟上占首要位置,要求平等參政的權力。②專制王朝的危機加深,法國國內政治腐敗,對外戰爭失敗,失去大量了海外市場和殖民地。③啟蒙運動所提倡的關于理性、平等、權利等概念為資產階級反抗貴族特權和不平等提供了理念基礎。《獨立宣言》、《聯邦憲法》傳播。④法國參與美國獨立戰爭導致國家財政負債累累,國庫入不敷出;英貨充斥法國市場,財政危機迫使路易十六及其大臣改革稅收制度。⑤路易十六被迫同意于1789 年5 月召開三級會議,從而拉開了法國大革命的序幕。
網球場宣誓:1789 年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前夕,第三等級代表在三級會議會場附近網球場舉行的宣誓。1789 年5 月,法王路易十六被迫召開三級會議,以尋求擺脫經濟危機。第三等級的代表卻提出了改革的要求,與王權及特權等級的代表發生沖突。第三等級代表自行組成國民議會,推舉巴伊為主席。路易十六封閉三級會議會場,6 月20 日第三等級代表根據穆尼埃的建議,在巴伊的帶領下,在附近的網球場繼續開會,并宣誓不制訂出一部王國憲法,議會決不解散,史稱“網球場宣誓”。
革命進程:
君主立憲派時期(1789.7-1792.10):
裴揚派:法國大革命中的資產階級君主立憲派,又稱君主立憲派。1791年7月,君主立憲派從雅各賓俱樂部分裂出去,因在裴揚修道院舉行集會而得名,主要代表人物有西哀士,拉法耶特,巴伊等,他們主張君主立憲制,反對民主共和制。大革命初期一度當政,制定了廢除封建特權,沒收和拍賣教會財產,廢除行會制度,取消行會等一系列反封建政策,通過《人權與公民權宣言》,1792年8月,巴黎人民起義推翻君主制度,裴揚派隨之消亡,其活動加速了法國大革命的前進步伐。
攻占巴士底獄:由于農業歉收、糧價上漲,經濟蕭條,社會騷動不斷。巴黎民眾對凡爾賽周圍結集增多的軍隊感到不安,四處尋找武器于7月14 日來到巴士底獄,和城堡衛軍發生沖突,于是發生暴動攻占巴士底獄。攻占巴士底獄并非事先謀劃,但在此時成為革命的象征性事件,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凡爾賽的制憲議會。
八月法令: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初期制憲議會頒布的廢除封建權利和義務的法令。制憲議會于8 月4-11日召開討論廢除封建特權的會議,通過了著名的八月法令。法令宣布“將封建制度全部予以廢除”。規定無償廢除人身義務、教會什一稅等,規定任何公民,不論出身如何均可出任教會或國家的文武官職。八月法令在根本原則上廢除了封建制度,在法律上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它是革命者運用法律手段進行社會改造的第一步,具有重大意義。
《人權宣言》:全名為《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綱領性文件。在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之前,1789 年7 月9 日,第三等級的代表把國民議會改為制憲議會, 8 月26 日通過。《宣言》宣布了資產階級的政治主張:自由、反抗壓迫是天賦不可剝奪的人權;言論、信仰、出版自由;人民主權、代議制和三權分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人權宣言》是在法國啟蒙思想、美國《獨立宣言》指導和影響之下產生的,它提出的“自由、平等、博愛”的口號成為法國資產階級推翻封建統治的革命口號。《人權宣言》在當時鼓舞了人民的革命情緒,成為反封建專制制度的旗幟,也推動了歐洲人民的反封建斗爭。
十月事件:時值國內經濟狀況惡化,物價飛漲,饑荒嚴重。巴黎出現許多民眾公社,愛國派的報紙也很活躍。面對此形勢,路易十六在凡爾賽宮暗中調集軍隊,大宴衛隊。巴黎人民被激怒。10 月5日,巴黎發生大規模群眾游行示威,由婦女帶頭向凡爾賽出發。到凡爾賽后擁入制憲議會,并要求他批準《人權宣言》和保障巴黎糧食供應。路易十六被迫答應,并同意攜帶家屬離開凡爾賽到巴黎去,議會也隨之遷往巴黎。十月事件挫敗了王室鎮壓革命的陰謀,大大加強了巴黎作為革命中心的地位。
主要措施:①改造政治體制,以憲政取代專制主義,實行分權制,立法屬于議會,國王掌握行政權。
②改革行政區劃,把法國劃分為面積和人口接近的83 個省。通過選舉產生地方官員。
③統一經濟制度:取消了行會制度和各種壟斷權利,為資本主義發展掃清道路。
④宗教政策:沒收教會財產,為解決財政危機將其作為“國有財產”出售。建立新的教區制,主教由公民產生,不由教皇任命,并頒布教士宣誓法。
國王逃跑事件:路易十六不滿制憲議會對其權力的削弱和限制及其對貴族特別是教會的打擊,于1791 年6 月21 日夜出逃,以圖在國外獲得歐洲其他王朝的支持,撲滅革命,但在瓦倫被人認出,被迫返回巴黎,導致王室名譽大跌,民眾當中要求廢黜君主的共和主義力量抬頭。國王逃跑是導致革命激進化的另一個重要事件。
1791 年憲法:法國大革命初期通過的君主立憲制憲法,是法國歷史上第一部成文憲法。憲法概括了制憲議會已發布的各項反封建法令,規定了國家的性質和體制——資產階級的君主 立憲制國家。《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是憲法的前言即指導原則,憲法體現啟蒙思想家的政治學說,確立三權分立的原則,公民有信仰、言論、出版、集會、結社等自由。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僅限于積極公民。1791 年憲法是基本適應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國家根本大法,是法國從傳統的貴族社會跨入近代公民社會的法律標志。
戰爭爆發:大革命爆發后,歐洲列強最初無意對法國開戰,雖然奧地利皇帝和普魯士國王在1791 年發表宣言,威脅革命,但不過是虛張聲勢。后來奧皇利奧波德去世,繼位的弗朗西斯二世則更傾向于發動戰爭。最終,立法議會于1792 年4 月20 日對奧地利宣戰,從而把法國拖入漫長的戰爭歲月。
吉倫特派時期(1792 年8 月—1793 年6 月):
吉倫特派:法國大革命中代表工商業資產階級利益的政治派別,其成員主要是與西部和南部的工商業資產階級有較密切聯系的知識分子和律師。1792年8月,吉倫特派開始掌權,主張廢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國,但認為法國革命應當止步,恢復秩序。1793年初,法國局勢惡化,前線吃緊,市場物資匱乏,物價飛漲,市民要求限制物價,打擊投機商。吉倫特派則堅持經濟自由原則,不愿對經濟進行干涉和管制,逐漸失去民心,1793年6月,被雅各賓派所取代。
瓦爾密戰役: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法軍在瓦爾密戰勝普奧干涉軍的戰役。1792 年9 月,普奧聯軍攻占法國東北部的軍事重鎮凡爾登,以無套褲漢為主要力量的法國志愿軍,在馬恩省瓦爾密同侵略軍進行激戰,擊退普奧聯軍,贏得了戰爭的勝利。瓦爾密大捷扭轉了法國在戰場上的被動局面,使法軍聲威大振。從此法軍開始全線反攻,奪回全部被占領土,保衛了革命成果,推動革命深入發展。
法蘭西第一共和國(1792—1804):法國大革命期間建立的法國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1792年9月,新選出的議會即國民國會開幕,國民公會通過廢除君主制的議案,宣布成立法蘭西共和國,史稱“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共和國歷經吉倫特派和雅各賓派掌權,熱月政變后,又相繼有熱月黨人,督政府和執政府時期。1804年為法蘭西第一帝國所取代。
雅各賓派(1793年6月1795年7月):
雅各賓派:法國大革命期間的激進派,主要代表中,小資產階級的利益,羅伯斯庇爾等人為主要領袖,1793年6月上臺執政,執政期間,雅各賓派比較徹底地解決了土地問題,從根本上摧毀了封建土地制度,擊退了國內外反革命勢力的進攻,鞏固了大革命的成果。執政后期雅各賓派發生了分裂,羅伯斯庇爾先后鎮壓了忿激派,埃貝爾派,丹東派,自身實力也大大削弱,1794年熱月政變后,雅各賓派的活動基本完結,1799年解散。
無套褲漢:當時巴黎革命群眾的自稱,因為他們穿屬于工人服裝的長褲,而不著中產階級和貴族穿的套褲。他們是前工業社會的工人階層,有店員、小店主、工匠等。他們渴望社會平等,要求控制價格,有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提倡直接民主,活躍在巴黎各區的俱樂部和集會當中,是一支強大的民眾革命力量。
土地法令:1793 年6 月,宣布將逃亡貴族的土地分小塊售出,地價十年付清。農村公社公有土地按人口分給居民。7 月,頒布《土地法》,宣布無條件廢除一切封建權利,使全部永佃田變成了農民的私產。
1793 年憲法:法國大革命時期國民公會通過的憲法。憲法廢除了封建所有制,規定年滿21歲的男子享有選舉權,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1793年,是當時最進步,最民主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憲法。由于當時法國各種矛盾的尖銳,這部憲法并沒有付諸實施。
恐怖統治:政治:以嫌疑犯法令和救國委員會集權體制為特征,包括改組革命法庭,頒布嫌疑犯法,簡化審判程序,設置斷頭臺,令建立以公安委員會為核心的革命政府,向地方和軍隊派出代表加強對地方政府和軍隊的控制;鎮壓所有被懷疑為反革命的嫌疑人,無套褲漢在政治生活中占顯赫地位;經濟:以全面限價為標志,包括嚴禁囤積居奇法令,糧食飼料等限價法令的“制統經濟”。1794 年繼續深入,羅伯斯比爾分別于3 月和4 月鎮壓埃貝爾派和丹東派。6 月10 日(頒布牡月發令,把恐怖推向高潮,導致1794 年大恐怖。恐怖統治砸在主導方面確實挽救了革命,但是付出的代價也是巨大的,無視法律,恣意妄為,草菅人命一時盛行,權力過于集中,導致貪污受賄,生活腐化。
熱月黨與督政府統治時期(1795年7月—1799 年11月)
熱月政變: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推翻雅各賓專政的政變。在1794 年7 月27 日(共和二年熱月9日)國民公會的一次會議上,反羅伯斯比爾勢力發動政變,逮捕了羅伯斯比爾、圣茹斯特等,10 日被送上斷頭臺。歷史上稱這次事件為“熱月政變”,雅各賓專政至此結束。熱月政變建立了以熱月黨人為代表的大資產階級政權。
熱月黨統治:①平息叛亂,赦免叛亂者,恢復經濟。②承認天主教是法國大多數人信仰的宗教。③取消統制經濟體制,恢復經濟自由。
基貝隆戰役:熱月黨打擊王黨復辟活動,維護革命成果的重要戰役。熱月黨在鎮壓芽月起義和牧月起義后,國民公會的政策明顯右傾,為王黨勢力的抬頭提供了機會。逃亡貴族的家屬及其黨羽公開要求發還已被沒收的財產,亡命國外的貴族也加緊活動。在意大利的王弟普羅旺斯伯爵利用朱安黨人發動叛亂,并向英國求援。1795 年6 月27 日,一批逃亡貴族率領約4500 人乘英國軍艦登陸,占領奧雷城。奧什將軍率共和軍迎戰,登陸軍退到基貝隆半島。7 月21 日法軍發動總攻,將王黨判軍徹底擊敗。
巴貝夫平等派運動:督政府在法國執政時期,法國社會極不穩定,國庫空虛、物價飛漲,市場蕭條。巴貝夫創辦《出版自由》因攻擊熱月黨人而被捕。在獄中形成共產主義理論, 1795年10 月出獄后,便組織起平等派。巴貝夫的理想是建立起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一律公有的大國民公社。目標是以暴力推翻督政府,建立革命專政,以此來實現理想。1796 年5 月,他們擬定了起義計劃,由于格里澤爾上尉向警察局告密。巴貝夫等人被捕并被處決,巴貝夫密謀失敗。30 年后意大利邦納羅蒂出版《為平等而密謀》一書,全面論述巴貝夫學說。
大革命的意義和影響:
①結束了舊制度的等級制度,創造了現代國家;
②革命傳播了人權、自由、平等、民主、政治參與等觀念,成為現代世界的理想,開辟了新時代;
③大革命民主政治的實踐對現代民主政治的發展有重大影響,其革命政治文化深刻影響了現代革命
傳統。恐怖與革命的政治斗爭及政治文化的深刻關聯揭示了民主政治的潛在問題;
④革命的經濟后果并不突出,并沒有顯著推動資本主義的發展。法國大革命首先是政治革命和社會革命,而非經濟革命。
為了幫助考生更好地復習,新文道考研為廣大學子推出2018考研特訓彩虹卡、考研一對一、秋季集訓營等課程系列備考專題,針對每一個科目要點進行深入的備考指導,還會根據考研大綱進行針對性的輔導~歡迎廣大考生了解咨詢。
推薦閱讀:★ 全國各院校2018考研招生簡章
★ 全國各院校2018考研招生專業目錄
本文素材來源于網絡,由武漢新文道考研進行整理,想了解更多關于考研相關資訊,敬請關注新文道考研,我們將為同學們奉上全面完整的時下考研相關資訊。







關注武漢新文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