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92年第二季度開始,我國經濟開始升溫,許多地方發生“開發區熱”、“房地產熱”,到年底和1993年初,已明顯過熱。主要表現是:(1)貨幣過量投放,金融秩序混亂。(2)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都出現膨脹的趨勢。(3)財政困難狀況加劇。(4)工業增長速度過快,基礎設施和基礎工業的“瓶頸”制約進一步加劇。(5)出口增長乏力,進口增長過快,國家外匯結存下降較多。(6)物價上漲加快,通貨膨脹呈現加速之勢。這些情況表明,宏觀經濟環境已經繃得很緊,如不抓住時機,實施宏觀調控,勢必導致社會供需總量嚴重失衡。
國務院根據中共中央的部署,陸續制定和實施了一系列加強宏觀調控的政策措施。1993年6月,發出《關于當前經濟情況和加強宏觀調控的意見》,即通常所說的“十六條”,宏觀調控的各項舉措全面啟動。主要有:嚴格控制貨幣發行,穩定金融形勢;堅決糾正違章拆借資金;靈活運用利率杠桿,大力增加儲蓄存款;堅決制止各種亂集資;嚴格控制信貸總規模;專業銀行要保證對儲蓄存款的支付;進一步完善有價證券發行和規范市場管理;改進外匯管理辦法,穩定外匯市場價格;強化稅收征管,堵住減免稅漏洞,等等。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在國民經濟中處于重要的樞紐地位,強化宏觀調控就要從整頓金融秩序人手。根據國家產業政策,迅速調整資金投向,確保工農業生產和基礎設施建設的需要,解決“瓶頸”的制約問題。金融改革的重點是強化中央銀行的職能,建立一個在中央銀行監管下的以國家政策性銀行和國有商業銀行為主體的多種金融機構并存的金融組織體系,建立一個統一、高效、有序的金融市場體系。接著,國務院又召開了全國財政、稅務工作會議,提出“整頓財稅秩序,嚴肅財經紀律,強化稅收征管,加快財稅改革”。此后,宏觀調控措施開始在全國實施。
在宏觀調控過程中,始終把抑制通貨膨脹、控制物價上漲幅度作為首要任務和中心環節,從抑制需求和增加供給兩方面人手。一方面,控制固定資產投資過快增長,減少貨幣發行,促使物價下降;另一方面,大力加強農業,加強基礎設施和基礎產業,調整經濟結構,增加有效供給,使總量平衡狀況逐步改善,增強了經濟發展的后勁。
經過3年多的努力,到1996年中國經濟成功地實現了“軟著陸”,有效地抑制了通貨膨脹,使商品零售價格漲幅從最高峰的1994年10月的25.2%降低到1996年12月的4.4%。同時保持了經濟的快速增長,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仍達9.7%,避免了經濟的大起大落。這次“軟著陸”對中國來說是第一次,在世界經濟史上也是罕見的,它為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實行宏觀調控積累了寶貴經驗。
為了方便大家學習,武漢新文道考研特為廣大學子推出2018考研全年集訓營、半年集訓營、VIP彩虹卡等一系列備考專題,所有你不明白的都會一一幫你搞定。同時,武漢新文道考研微信公眾號@whwdky一直為大家推送考研資訊,讓您足不出戶就可以輕松了解到最新的考研信息!
本文素材來源于網絡,由武漢新文道考研進行整理,想了解更多關于考研相關資訊,敬請關注新文道考研,我們將為同學們奉上全面完整的時下考研相關資訊。







關注武漢新文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