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現代教育的曙光(19世紀末——20世紀30年代)
19世紀末20世紀初,大工業生產由機械化——電氣化
“教育怎樣滿足工業化和民主化的要求”
(一) 歐美教育革新運動
西歐:“新教育運動” 德可樂利 蒙臺梭利
打破傳統的形式注意教育的桎# “生活教育”“尊重個性”“自發學習”
美國;“進步主義教育運動” 道爾頓制,文納特卡制,設計教學法等。
意義:反對過分灌輸知識,反對傳統課程,反對呆板的組織形式等,逐漸改變了人們的價值觀,形成新的思想觀念。
(二) 現代教育的倡導者——杜威
“教育即生活”“學習即社會”“從做中學”
旨在解決教育與社會生活相脫離,教育與兒童生活相脫離,理論與實踐相脫離三個弊端。
(三) 19世紀末——20世紀初前期的各國教育改革
先進資本主義國家的主要變化:
1、 延長普及教育年限
2、 發展初等教育
3、 發展中等職業技術教育
4、 改革中等教育
中國:19世紀下半葉開始的
以科舉制為核心,以私塾等為基本形式的封建傳統教育體制崩潰;
新學制的改革推動了教育的發展,擴大了接受近代新式教育的對象;
教學內容上,增加了反映西方自然科學、技術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知識。
二、戰后教育的大發展(20世紀50年代中——70年代)
主要推動力是科學技術的進步。
(一) 教育投資大幅度增加,教育規模迅速擴大
理論基礎:人力資本理論 “教育具有提高勞動生產率的生產力功能,促進經濟增長。”
發達國家基本上普及了中等教育,少數國家的高等教育已經走向大眾化。
(二) 教學內容科學化,教學手段現代化
重在改革教學內容中的陳舊部分,增加大量的科學知識,同時特別注重天才教育及各級各類職業技術教育的擴充,以應付經濟發展和高科技競爭的緊急需要。
三、面向新世紀的教育改革(20世紀80年代——今)——具有持續性、整體性的特點。
20世紀90年代以后,教育改革最大的特征是:面向21世紀進行教育規劃,教育不再是被動追隨時代,而是主動適應時代。
(一) 高度重視教育改革,突出教育的戰略地位
(二) 教育改革的重點轉向提高教育質量
《教育——財富蘊藏其中》提出教育的“四個支柱”: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
(三) 課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
1、 多樣化、實用化、個性化和綜合化的特點
2、 增刪調整課程內容
3、 強調基礎學科的教學
(四) 加強和改進道德教育
加強傳統的道德價值觀教育,注重弘揚本民族文化和歷史的優良傳統,根據新形勢更新德育內容,是各國道德教育的重點。
(五) 重視提高師資水平
a、 提高教育的聘用制度
b、 改善教師待遇
c、 改革教師培訓制度
d、 發揮優秀教師的主導作用
為了方便大家學習,武漢新文道考研特為廣大學子推出2018考研全年集訓營、半年集訓營、VIP彩虹卡等一系列備考專題,所有你不明白的都會一一幫你搞定。同時,武漢新文道考研微信公眾號@whwdky一直為大家推送考研資訊,讓您足不出戶就可以輕松了解到最新的考研信息!
本文素材來源于網絡,由武漢新文道考研進行整理,想了解更多關于考研相關資訊,敬請關注新文道考研,我們將為同學們奉上全面完整的時下考研相關資訊。







關注武漢新文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