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幫助2018教育學考研的同學更好地復習,下面新文道考研為大家分享“2018教育學考研:民主教育家的教育探索練習題”,考研是一段漫長的旅程,新文道考研官網會持續為大家分享2018年考研專業課復習方法和技巧!
第三章 民主教育家的教育探索
一、選擇題
1.1917年,黃炎培發表了 標志著職業教育思潮的形成。( )
A.《論中國職業教育》 B.《新教育大綱》
C.《教育獨立議》 D.《中華職業教育社宣言書》
2.黃炎培提出的職業教育的要旨不包括( )
A.為改善人民生活之準備
B.為個人謀生之準備
C.為個人服務社會之準備
D.為世界、國家增進生產力之準備
3.黃炎培認為,職業教育的社會作用在于( )
A.有助于緩和階級矛盾
B.有助于提高中國的綜合國力
C.有助于中國教育的完善
D.有助于解決中國最急需解決的生計問題
4.1929年開始的河北“定縣實驗”是由下列哪位教育家主持的?( )
A.陳鶴琴 B.梁漱溟 C.晏陽初 D.黃炎培
5.晏陽初針對中國農村實際,提出的四大教育是( )
A.生活教育 文化教育 健康教育 政治教育
B.文藝教育 生計教育 衛生教育 公民教育
C.文藝教育 政治教育 思想教育 生產教育
D.生活教育 生計教育 健康教育 衛生教育
6.梁漱溟是 的代表人物。( )
A.平民教育 B.職業教育 C.鄉村教育 D.生活教育
7.“活教育”的思想是由哪位教育家提出來的?( )
A.陳鶴琴 B.梁漱溟 C.陶行知 D.晏陽初
8.“活教育”的實驗主要是在 教育階段進行的。( )
A.幼兒 B.中學 C.大學 D.成人
9.陶行知是 理論的代表人物。( )
A.生活教育 B.鄉村教育 C.活教育 D.平民教育
10.陶行知最早創辦的學校是( )
A.小莊學校 B.育才學校 C.山海工學團 D.自然科學園
11.對陶行知的生活教育影響最大的外國教育家是( )
A.裴斯泰洛齊 B.凱興斯泰納 C.福祿培爾 D.杜威
12.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是( )
A.社會即學校 B.生活即教育 C.教做學合一 D.教育即生長
二、簡答題
1.簡述黃炎培的職業教育思想的主要內容。
2.簡述梁漱溟的鄉村教育理論。
三、分析論述題
1.評述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論的基本內容及其現實啟示。
第三章 民主教育家的教育探索
一、選擇題
1.D 2.A 3.D 4.C 5.B 6.C 7.A 8.A 9.A 10.A
11.D 12.B
二、簡答題
1.簡述黃炎培的職業教育思想的主要內容。
答:黃炎培的職業教育思想主要涉及的內容有職業教育的作用、地位、目的和方針幾個方面:
(1)職業教育的作用和地位
第一,職業教育的理論價值:謀個性之發展;為個人謀生之準備;為個人服務社會之準備;為國家及世界增進生產力之準。
第二,對當時中國社會的作用:有助于解決中國最大最急需解決的生計問題。
第三,在整個教育體制中的地位,黃炎培認為可以概括為“一貫的、整個的、正統的”。其中“一貫的”是指:應建立起從初級到高級的職業教育系統,并貫徹于全部教育過程和全部職業生涯;“整個的”是指:不僅學校教育體系中應有一個獨立的職業教育系統,而且其他各級各類教育也要與職業教育相互溝通;“正統的”是指:應破除以為升學作準備的普通教育為正統,而以就業作準備的職業教育為偏系的傳統觀念。
(2)職業教育的目的:使無業者有業,使有業者樂業。
(3)職業教育的方針
第一,社會化:職業教育須適應社會需要。內涵包括辦學宗旨的社會化(以教育為方法,而以職業為目的);培養目標社會化(在知識技能和道德方面適合社會生產和社會合作的各行業人才)辦學組織的社會化(學校的專業、程度年限課時教學安排均需根據社會需要和學員的志愿與實際條件)辦學方式的社會化(充分依靠教育界、職業界的各種力量)。
第二,科學化:用科學來解決職業教育問題。包括物質方面的工作和人事方面的工作均需遵循科學原則。
(4)職業教育的教學原則:手腦并用、做學合一、理論與實際并行、知識與技能并重
(5)職業道德教育:敬業樂群是黃炎培對職業教育道德的總結。
2.簡述梁漱溟的鄉村教育理論。
答:鄉村教育是梁漱溟鄉村建設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所謂鄉村建設,是一種力圖在保存既有社會的基礎上,通過鄉村教育的方法,由鄉村建設引發社會工商業發展,實現經濟改造和社會改造。其鄉村建設和鄉村教育理論建筑于對中國傳統文化和社會的分析、中西文化的比較之上。梁漱溟的鄉村教育理論起源于對中國社會問題癥結的分析,而鄉村建設是解決這種癥結的途徑。
(1)中國問題的癥結
在中西文化比較的基礎上,梁漱溟指出,中國社會自始自終走著一條自己的發展道路。表現為遇事安分、知足、寡欲、攝生,取一種向自身內求“調和持中”的有理智、有意識的態度。中國文化追求人與人之間真的妥洽關系的仁的生活,因此世界文化的未來是中國文化的復興,而中國問題的解決只有從自身固有文化中尋找出路。中國的問題就是文化的失調。
(2)如何解決中國的問題:鄉村建設
第一,從社會歷史看,中國自周代起就已脫離了階級社會,不存在經濟意義上的階級對立,“中國舊社會可說為倫理本位、職業分立”的社會,在這種社會結構之下,不會產生階級對抗。因此社會革命在中國已不可能,唯一可行的道路就是鄉村建設。
第二,從社會現狀看,中國社會是鄉村社會;中國傳統文化的根在鄉村,道德和理性的根在鄉村,要保存中國傳統文化就必須從鄉村教育入手;近百年來中國社會已被破壞得不堪收拾,鄉村經濟尤甚,中國如要從頭建設,必須一點一滴從鄉村建設起。
所以,鄉村建設是鄉村被破壞而激起的鄉村自救運動,是重建我們民族和社會的新組織構造的運動。
(3)鄉村建設與鄉村教育
鄉村建設與鄉村教育是一個問題的二個方面。鄉村建設就以鄉村教育為方法,而鄉村教育以鄉村建設為目標。一方面,解決中國文化失調的主要手段是教育,它的功能在于延續文化而求其進步。另一方面,中國社會的改造其實是一個如何以中國固有精神為主吸收西方文化,融現代文明以求自身文化長進的過程,這不過是個教育的過程。所以鄉村建設是納社會運動于教育之中,以教育完成社會改造。
(4)鄉村教育的實施
①鄉農學校的設立:以教育的力量替代行政的力量。
鄉農學校分村學和鄉學兩級。鄉農學校的組織結構按農村自然村落及其行政級別形成。組織原則是政教養衛合一,經教統政;學校式教育與社會式教育融合歸一。
②鄉農學校的教育內容:所有教育內容強調服務于鄉村建設,密切適合農村生產生活的需要。課程分二大類,一類是各校共有的課程,包括識字唱歌等到普通課程和精神講話。另一類是各校根據自身生活環境需要而設置的課程。
鄉村建設理論和鄉村教育思想本質上是一種中國知識分子通過改造中國農村來改良中國社會的理想,是在探索拯救中國的“第三條道路”。否認階級斗爭,體現了消極的一面。可取之處在于認識到中國問題是農村問題,立足于文化傳統來思考中國社會的改造是有識之風,對農村有一定的貢獻。
三、分析論述題
1.評述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論的基本內容及其現實啟示。
答: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陶行知曾赴美留學,就學于杜威,深受杜威實用主義教育思想和進步教育運動的影響,回國后針對中國的現實,他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論,集中反映了他在教育目的、內容和方法等方面的主張,反映了陶行知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時代需要的教育理論的努力。
(1)生活教育理論的內涵
受啟發于裴斯泰洛齊,直接影響于杜威教育思想。1927年在曉莊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其內涵為:“從定義上說;生活教育是給生活以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從生活與教育的關系上說;是生活決定教育。從效力上說;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發生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實際上,生活教育理論就包含三個意思: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
①生活即教育:這是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
第一,生活含有教育的意義。“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所以主張人們積極投入到生活中,在生活的矛盾和斗爭中向前、向上。
第一, 實際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和教育是同一回事,是同一個過程,教育不能脫離生活,教育要通過生活來進行,其方法和內容都要根據生活的需要。
第二, 生活決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教育的目的、原則、內容和方法都由生活決定;教育的作用是,使人天天改造,天天進步,天天往好的路上走。
②社會即學校
第一,指“社會含有學校的意味”或者說“以社會為學校”。因為到處是生活,所以到處是教育,整個社會就像一個教育的場所。
第二,指“學校含有社會的意味”。也就是說,學校通過與社會生活結合,一方面“運用社會的力量,使學校進步”,另一方面“動員學校的力量,幫助社會進步”。使學校真正成為社會生活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社會即學校擴大了學校教育的內涵和作用,對傳統的學校觀、教育觀有所改變。使勞苦大眾能夠受到起碼的教育,貫穿了普及民眾教育的苦心。
③教學做合一
教學做合一是生活,也就是教育法。
第一,要求“在勞力上勞心”。針對傳統教育將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割裂,造成“田呆子、書呆子”,長不出科學的種子。
第二,因為“行是知之始”。行是知識的重要來源,教育必須從行動開始,而以創造完成。
第三,要求“有教先學”和“有學有教”。即:教人者先教自己,有學到知識就要去教別人。
第四,是對注入式教學法的否定。即教育要與實踐結合。
在教學做合一的方法論原則下,相應對課程教材也提出也改造意見:以培植學生的生活力為追求,遵循學生的需要和可能,由此破除以學科知識為原則的課程傳統。
這就是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歸納起來,有六大特點,即:生活的、行動的、大眾的、前進的、世界的、有歷史聯系的。1946年把生活教育的方針總結為:民主的、大眾的、科學的、創造的。
(2)生活教育理論給我們的啟示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論是以“生活”為中心、為基礎,以生活和教育的辯證關系為基本矛盾展開的。這種教育要培養的是一種實際動手能力強,自覺追求真理,喜歡探索的人。生活教育提醒我們將教育與生活實踐相結合,將書本知識與社會活動相結合,提高學生的行動能力。
其次,生活教育論中強調一種民主平等的師生觀。學生和教師之間以“做”為中介,達到教與學合一,師與生合一。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的關系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隨活動能夠的展開而發生轉換,這種師生觀念,教學觀念在今天仍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生活教育論還提示我們,生活中隨處存在可以學習的東西,要拓寬我們的課程資源,教科書應是唯一的課程資源,不能只會死讀書本上的知識,而不問尋生活中的學習機會。
最后生活教學論還啟發我們教學要給學生充分的自主空間和活動空間。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做學習與活動的主人,探索個性的學習方法。
雖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論是特定時代提出來的,有一定的時代局限,發展也不是非常完善,但是以上諸點也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尤其是針對當今應試教育的局面,重溫生活教育有很大的現實意義。
為了幫助考生更好地復習,新文道考研為廣大學子推出2018考研特訓彩虹卡、考研一對一、秋季集訓營等課程系列備考專題,針對每一個科目要點進行深入的備考指導,還會根據考研大綱進行針對性的輔導~歡迎廣大考生了解咨詢。
推薦閱讀:★ 全國各院校2018考研招生簡章
★ 全國各院校2018考研招生專業目錄
本文素材來源于網絡,由武漢新文道考研進行整理,想了解更多關于考研相關資訊,敬請關注新文道考研,我們將為同學們奉上全面完整的時下考研相關資訊。







關注武漢新文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