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考研已進入暑期強化階段,新文道考研為大家整理了中醫針灸學相關知識點,希望對備考中醫的小伙伴們有所幫助。
2018年中醫考研針灸學復習要點:乳癰
治法 疏肝和胃,清熱散結。以足陽明、足厥陰經穴為主。
主穴 足三里 梁丘 期門 內關 肩井
配穴 肝郁甚者,加太沖;
胃熱甚者,加內庭;
火毒甚者,加厲兌、大敦點刺放血。
方義 乳癰為病,多為胃熱、肝郁,故取胃之下合穴足三里、胃經郄穴梁丘以清泄陽明胃熱,取肝之募穴期門以疏通厥陰肝郁。
本病病位在胸,取內關可寬胸理氣,與期門遠近相配,更能疏泄厥陰壅滯。肩井為治療乳癰的經驗用穴,系手足少陽、足陽明、陽維脈交會穴,所交會之經脈均行胸、乳,故用之可通調諸經之氣,使少陽通則郁火散,陽明清則腫痛消,從而收“乳癰刺肩井而極效”之功。
蛇串瘡
治法 泄火解毒,清熱利濕。以局部取穴為主。
主穴 局部圍針 相應夾脊穴
配穴 肝經郁火者,加行間、大敦、陽陵泉;
脾經濕熱者,加血海、隱白、內庭。
方義 局部圍針可引火毒外出;
本病是皰疹病毒侵害神經根所致,取相應的夾脊穴,直針毒邪所留之處,可泄火解毒,通絡止痛,正符合《內經》所言“凡治病必先治其病所從生者也”。肝經郁火甚者加肝井穴大敦、滎(子)穴行間、膽經合穴陽陵泉以清泄肝膽經火毒;
脾經濕熱甚者加脾經擅清血熱之血海,配合脾經井穴隱白、胃經滎穴內庭以清泄脾胃濕熱。
癮疹
治法 疏風和營。以手陽明、足太陰經穴為主。
主穴 曲池 合谷 血海 膈俞 委中
配穴 風邪侵襲者,加外關、風池;
腸胃積熱者,加足三里、天樞;
濕邪較重者,加陰陵泉、三陰交;
血虛風燥者,加足三里、三陰交;
呼吸困難者,加天突;
惡心嘔吐者,加內關。
方義 曲池、合谷同屬陽明,擅于開泄,既可疏風解表,又能清泄陽明,
故凡癮疹不論是外邪侵襲還是腸胃蘊熱者用之皆宜。
本病邪在營血,膈俞為血之會,委中又名血郄,與血海同用,可調理營血,而收“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之效。
遺尿
治法 健脾益氣,溫腎固攝。以任脈、足太陰經及背俞穴為主。
主穴 關元 中極 膀胱俞 三陰交
配穴 腎陽虛者,加腎俞;
脾肺氣虛者,加氣海、肺俞、足三里;
夜夢多者,加百會、神門。
方義 關元培補元氣,益腎固本。中極、膀胱俞促進膀胱氣化功能。三陰交可健脾益氣。
帶下病
治法 固攝帶脈,利濕化濁。以足少陽經、任脈、足太陰經穴為主。
主穴 帶脈 中極 白環俞 陰陵泉
配穴 濕熱下注者,加水道、次髎;
脾氣虛者,加氣海、足三里、三陰交;
腎虛者,加關元、腎俞、照海;
陰癢者,加蠡溝、中都、太沖;
帶下色紅者,加間使;
腰部酸痛者,加腰眼、小腸俞;
納少便溏者,加中脘、天樞。
方義 帶脈穴固攝帶脈,調理經氣。中極可清理下焦,利濕化濁。白環俞助膀胱之氣化,利下焦之濕邪。陰陵泉健脾利濕止帶。
為了方便大家學習,湖北新文道考研特為廣大學子推出2018考研特訓彩虹卡、秋季集訓營、考研一對一等一系列備考專題,所有你不明白的都會一一幫你搞定。同時,湖北新文道考研微信公眾號@whwdky一直為大家推送考研資訊,讓您足不出戶就可以輕松了解到最新的考研信息!
本文素材來源于網絡,由武漢新文道考研進行整理,想了解更多關于考研相關資訊,敬請關注新文道考研,我們將為同學們奉上全面完整的時下考研相關資訊。







關注武漢新文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