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們在進行考研政治復習時,要學會梳理高頻考點。馬原唯物主義哲學中“實踐”的重要地位是考研政治高頻考點之一!下面是湖北新文道考研為考生整理的馬原唯物主義哲學中“實踐”的重要地位考點。
本文強調在馬克思的唯物主義哲學中“實踐”的重要地位,以及由此所得出的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統一。
按照馬克思的觀點,人們為創造歷史,必須能夠生存和生活;為了能夠生存和生活,必須進行物質實踐,實現人與自然之間的物質交換;為了實現人與自然之間的物質交換,人與人之間必須互換其活動,并必然結成一定的社會關系。及時是社會生產力本質上也是在人們改造自然的實踐活動中形成的,而實踐是全部社會關系的發源地和全部社會生活的本質。從根本上說,社會就是在實踐所引起的人與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過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人與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構成了社會存在和發展的“永恒的自然必然性”。
正因為如此,以往的哲學家,包括舊唯物主義者把人對 自然的實踐關系從歷史中排除出去后,只能走向唯心史觀;而馬克思從物質實踐出發去理解人與自然以及人與社會的關系,去解釋觀念以及歷史過程,則創立了唯物史觀。就這樣,馬克思主義哲學實現了唯物主義自然觀和歷史觀的統一。歷史唯物主義因此構成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又一基本特征。
應當注意,辨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并不是兩個不同的“主義”,而是同一個主義,即以科學的實踐觀為基礎,包括歷史觀在內的辯證唯物主義。恩格斯認為,馬克思從德國唯心主義哲學中拯救了自覺地辯證法,把它轉化為唯物主義自然觀和歷史觀,并明確指出:無論在自然觀上,還是歷史觀賞,“現代唯物主義本質上都是辯證的”。把歷史唯物主義與辯證唯物主義并列作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名稱是為了強調,馬克思主義哲學不是想舊唯物主義那樣的“半截子”唯物主義,即自然觀上的唯物主義,歷史觀上的唯心主義,而是自然觀與歷史觀相統一的徹底、完備的唯物主義,并且這種徹底性和完備性集中體現在歷史唯物主義之中。而“自從歷史也得到唯物主義的解釋以后,一條新的發展道路也就在這里開辟出來了”。
以上是新文道考研為2019考生整理的“2019考研政治:馬原唯物主義哲學中“實踐”的重要地位”的相關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本文素材來源于網絡,由武漢新文道考研進行整理,想了解更多關于考研相關資訊,敬請關注新文道考研,我們將為同學們奉上全面完整的時下考研相關資訊。







關注武漢新文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