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們在進行考研政治復習時,要學會梳理高頻考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制度解析是考研政治高頻考點之一。下面是湖北新文道考研為考生整理的考研政治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制度解析。
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和經濟體制改革
1、黨對計劃與市場關系的認識經歷了一個較長的過程
改革開放后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是如何正確認識和處理計劃與市場的關系。
1981年,十一屆六中全會,第一次提出“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1984年,十二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第一次提出“在公有制基礎上有計劃的商品經濟”,肯定商品經濟的充分發展是社會主義經濟發展不可逾越的階段;1987年,十三大提出社會主義有計劃商品經濟的體制應該是“計劃與市場內在統一的體制”;1992年,十四大,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要點有:一是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不是劃分社會制度的標志,計劃經濟不等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也不等于資本主義。二是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對經濟活動的調節有自己的優勢,社會主義實現市場經濟要把兩者結合起來。三是市場左右資源配置的一種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屬性,與不同的社會制度相結合有不同性質。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是:在所有制結構上,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在宏觀調控上,以實現最 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和歸宿。
2、十四大之后,我國經濟體制改革沿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方向加速前進
2013年,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
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
1、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的確立即理論依據
1997年,十五大第一次提出,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這是由社會主義性質和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決定的:
第一,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必須堅持公有制作為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
第二,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還不發達,發展還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為主體的條件下發展多種所有制經濟。
第三,一切符合“三個有利于”標準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應該用來為社會主義服務。(是否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013年,十八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提出,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根基。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我國社會發展重要基礎。堅持基本經濟制度,必須旗幟鮮明地反對私有化和單一公有制的觀點。
2、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
第一、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是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必然要遵循的一條基本原則。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必須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因為所有制是社會經濟制度的核心和基礎。
第二、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要全面認識公有制經濟的含義。公有制經濟包括國有經濟、集體經濟,以及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二是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 導作用。這是就全國而言的,有的地方、有些產業可以有所差別。國有經濟起主 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控制力上。
第三、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發揮國有經濟主 導作用,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國有經濟是國民經濟的支柱。
第四、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要努力尋找能夠極大促進生產力發展的公有制實現形式。所有制作為生產關系的基礎,有公有制與私有制,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區別。而所有制實現形式是采取怎樣的經營方式和組織形式問題,它不具有“公”與“私”,“社”與“資”的區分。只要能夠有利于生產力的發展,公有制的實現形式可以而且應該多樣化,一切反映社會化生產規律的經營方式和組織形式都可以大膽利用。
3、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
非公有制經濟包括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外商獨資經濟、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非公有制成分等。非公有制經濟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在支撐增長、促進創新、擴大就業、增加稅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要堅持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廢除對非公有制經濟各種形式的不合理規定,消除各種隱性壁壘,制定非公有制企業進入特許經營領域的具體辦法,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開公平公正參與市場競爭。產權是所有制的核心。健全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代產權制度。鼓勵私營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
4、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
混合所有制經濟是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經濟,是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實現形式,是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的一個有效途徑和必然選擇。增強混合所有制經濟,有利于國有資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競爭力,有利于各種所有制經濟取長去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允許混合所有制經濟實現企業員工持股,形成資本所有者和勞動者共同利益體。
三、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分配制度
收入分配制度是由生產資料所有制性質決定的。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決定了收入分配領域必然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堅持按勞分配的主體地位
公有制是實行按勞分配的所有制基礎。公有制實現了人們在生產資料占有上的平等關系。生產力水平是實行按勞分配的物質基礎。生產力沒有高度發達,勞動還是謀生的手段,還沒有成為生活的第一需要時,社會還不具備實行按需分配的條件。在現階段,勞動者向社會提供的勞動數量和質量存在差別,只有承認這種差別,在個人收入分配上體現這種差別,才能充分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
2、多種分配方式并存
按勞分配以外的多種分配方式,其實質就是按對生產要素的占有狀況進行分配。生產要素分為兩類:一是各種物質生產條件,如土地、生產資料;二是人的勞動,包括人們在生產過程中提供的活勞動、技術、信息、管理等。實現按生產要素分配,必須健全勞動、資本、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制度。
一是以勞動作為生產要素參與分配。主要是個體勞動者和被雇于非公有制經濟的雇傭勞動者。
二是勞動以外的生產要素參與分配。利潤、租金等。
三是管理和知識產權類的生產要素,如科技發明、創造、信息、專利等參與分配。在當代經濟生活中發揮越來越巨大的作用。
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現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的制度,有利于優化資源配置,促進經濟發展,有利于最 廣泛最充分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讓一切創造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讓發展成果更多惠及全體人民。
以上是新文道考研為2019考生整理的“2019考研政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制度解析”的相關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本文素材來源于網絡,由武漢新文道考研進行整理,想了解更多關于考研相關資訊,敬請關注新文道考研,我們將為同學們奉上全面完整的時下考研相關資訊。







關注武漢新文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