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原學科共有馬哲、政經、科學社會主義三個模塊,由于考研政治馬原復習的知識點比較多,同學們在進行考研政治馬原復習時,可以分模塊進行。下面湖北新文道考研為考生整理的馬原知識點之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
一、兩種根本對立的歷史觀
社會歷史觀的基本問題是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關系問題。
在對待歷史發展及其規律的問題上,存在著兩種根本對立的觀點:一種是唯物史觀,另一種是唯心史觀。在馬克思主義產生之前,唯心史觀一直占據統治地位,它的主要缺陷是:一是至多考察人們活動的思想動機,而沒有進一步追究思想動機背后的物質動因;二是只看到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而忽視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決定作用。馬克思正確地解決了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關系問題,發現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創立了唯物史觀。
二、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含義
社會存在屬于社會生活的物質方面,包括物質資料的生產以及生產方式、地理環境和人口因素。地理環境和人口因素對社會發展起著加速或延緩的作用,但不能脫離社會生產發生作用,不能決定社會的性質和社會形態的更替。生產方式是社會歷史發展的決定力量。
社會意識是社會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會存在的反映。屬于上層建筑的社會意識形式稱之為社會意識形態,主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藝術、宗教、哲學等。
三、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
首先,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會存在。
其次,社會意識依賴于社會存在,但又具有相對獨立性。
主要表現在:一是社會意識與社會存在發展的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
二是社會意識內部各種形式之間的相互影響及各自具有的歷史繼承性;
三是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能動地反作用,這是社會意識相對獨立性的突出表現。
四、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原理的意義
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辯證關系原理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首先,這一原理在人類思想史上第一次正確解決了社會歷史觀的基本問題,是社會歷史觀革命性變革的基礎,它宣告了唯心史觀的破產。其次,這一原理對于社會發展特別是社會文化建設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它為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為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文化,提供了強大的推動力量。
以上是新文道考研為2019考生整理的“2019考研政治:馬原知識點之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相關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本文素材來源于網絡,由武漢新文道考研進行整理,想了解更多關于考研相關資訊,敬請關注新文道考研,我們將為同學們奉上全面完整的時下考研相關資訊。







關注武漢新文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