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原學科共有馬哲、政經、科學社會主義三個模塊,由于考研政治馬原復習的知識點比較多,同學們在進行考研政治馬原復習時,可以分模塊進行。下面湖北新文道考研為考生整理的馬原知識點之認識與實踐。
一、實踐
實踐的本質:實踐是人類能動地改造世界的客觀物質性活動。人們的實踐活動是以改造客觀世界為目的、主體與客體之間通過一定的中介發生相互作用的客觀過程。
實踐的基本結構:實踐主體是指具有一定的主體能力、從事現實社會實踐的人;實踐的客體是指實踐活動所指向的對象;實踐中介是指各種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運用、操作中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
實踐的基本特征:實踐具有直接現實性、自覺能動性和社會歷史性。
實踐的基本類型:物質生產實踐、社會政治實踐和科學文化實踐,其中物質生產實踐是人類最基本的實踐活動。
二、認識的本質
(1)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對認識的本質的不同回答
唯物主義堅持反映論的立場,認為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反映。
主觀唯心主義認為人的認識是主觀自生的,是“內心自省”的結果。
客觀唯心主義認為人的認識是上帝的啟示或絕對精神的產物。唯心主義割斷了認識同客觀現實的聯系,否定了認識的客觀依據。
(2)辯證唯物主義和舊唯物主義對認識本質的不同回答
舊唯物主義即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認識論,把人的認識看成是消極地、被動地反映外界對象。有兩個缺陷:一是離開實踐考察認識問題,因而不了解實踐隊認識的決定作用;二是離開辯證法來考察認識問題,不能把認識看作是不斷發展的過程,認為認識是一次性完成的。
辯證唯物主義,首先把實踐的觀點引入了認識論,認為主體和客體的關系首先是一種改造和被改造的關系,然后才是反映和被反映的關系;其次把辯證法應用于反映論,把認識過程看成是一個能動的過程。
三、實踐與認識的關系
(1)實踐對認識具有決定作用
第一,實踐是認識的來源。第二,實踐是認識的動力。第三,實踐是認識的目的。第四,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2)認識具有能動的反映作用
認識的本質是以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它不但具有再現客體內容的反映性特征,而且具有實踐所要求的主體能動的創造性特征。
以上是新文道考研為2019考生整理的“2019考研政治:馬原知識點之認識與實踐”的相關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本文素材來源于網絡,由武漢新文道考研進行整理,想了解更多關于考研相關資訊,敬請關注新文道考研,我們將為同學們奉上全面完整的時下考研相關資訊。







關注武漢新文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