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姐注意到,在研究生考生構成中,往屆生的占比上升得是越來越快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無外乎是往屆生對本科的職業狀況不滿意,希望可以通過提升學歷來提升職業競爭力,獲得更好的就業回報。
但是考研畢竟是選拔性考試,以實力取勝,而不是看年齡大小。
那么,在考研這件事上,應屆生和往屆生的優勢誰更大?有哪些區別需要哦我們注意呢?來聽聽前輩們怎么說的吧!
@moon
應屆生和往屆生在考研報名上有一些區別,主要是現場確認階段,應屆生可在本科院校或院校所在地的招生辦確認,往屆生則要在工作或戶口所在地確認,但有的省是不看戶籍的,拿身份證和畢業證書確認即可,具體看各地的安排。

@我很好
往屆生需要注意的一點是,錄取之后檔案所在地的填寫。
有的往屆同學的檔案還在本科院校,有的可能隨畢業回到原籍,或人才服務中心,因此報名之前就要確認好自己的檔案所在地,否則可能會因為無法調檔而取消錄取。
還有就是需要注意填寫考生來源。如果是在職狀態,就選擇“其他在職人員”,如果是全職備考,就選“其他人員”。
@dada
最大差別可能是在心態和復習規劃上,這一點是應屆生優勢比較大。
如果是全心全意的考研,在校的效果還是最好的,畢竟應屆生考研可以心無旁騖地備考,不用考慮經濟壓力、時間壓力等等,所以如果你目前還在準備期,最好首選應屆這一年,而且要不斷告誡自己努力!一戰就考上!

@Edward
還是往屆生優勢大,部分應屆生考研是隨大流考的,沒有下定決定就備考,最后很難得償所愿,但往屆生的備考原因很清晰,第一次沒考上心儀院校,第二次時已是過來人,無論是初試還是復試還是調劑,都有更清晰的認識和更穩妥的把握。
@Victor
我覺得應/往屆生優勢難分仲伯,各有各的優勢。初試上大家都沒區別,往屆生在復試時會多一些社會經驗,但有的應屆考生在學業之余還有豐富的社會實踐經驗和校內實踐經驗,這樣不僅具備理論知識的連貫性,也能滿足導師對于考生的實踐能力要求。
最重要的還是要靠理論實力和實踐能力說話,無論是應屆生還是往屆生,只要具備這兩種能力,就是導師心儀的人才。
往屆生考研成功率70%?
坊間流傳的“往屆生考研成功率高達70%”,事實上并無具體數據支持,但是往屆生數量不斷攀升,有不少二戰甚至三戰、四戰的考生,他們的知識儲備和備考經驗是更豐富的。
有研究生導師表示,雖然現在會收到往屆學生,但還是應屆生較多,比例也不太多,不會是70%。同時,對于導師而言,是否喜歡往屆學生,主要還是看專業,有些專業需要強大的基礎,如果畢業之后再來考研,可能本人會比較功利,培養起來難度也比較大。也有導師認為只要學生讀研的價值取向和學術追求與自身一致,就是好的學生。

考研程序上的區別
1、檔案所在地
應屆生:本科學校
往屆生:戶籍所在地的人才交流中心或者所在單位等。
2、報考考點
應屆生:原則上選擇就讀學校所在省(區、市)的報考點,如果希望在戶籍所在地報考,也可以提前咨詢戶籍所在省份的招生管理部門。往屆生:根據戶籍或單位所在不同地區政策來執行,有些地區規定往屆生在本地報考需要有工作證明、暫住證、社保證明等,相對來說比較麻煩。
這些方面,往屆生和應屆生無差別
1、考研總體流程
如報名時間、考試時間,調劑時間等,應往屆生都是一致的。
2、研究生學習方式
往屆可以考全日制,應屆也可以考非全日制,但需要注意的是MBA等專業對考生有工作年限的要求,應屆生不能報考。

其實,無論你是應屆考生還是往屆的考生,并沒有誰高人一等或者低于他人的說法,兩者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優勢。同時,無論是一戰還是二戰,都希望大家能在備考過程中更好地認識自己,最終能穩穩地上岸!
本文素材來源于網絡,由武漢新文道考研進行整理,想了解更多關于考研相關資訊,敬請關注新文道考研,我們將為同學們奉上全面完整的時下考研相關資訊。







關注武漢新文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