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象:高分學霸也被刷
學長在復試過程中也明顯感覺到,初試成績高除了保證你穩進復試之外,別的什么都保證不了。以學長自己所報考的專業為例,去年初試成績前10名的考生中,有4位在復試時被刷了,其中排名最靠前的第4名也未能幸免。而據說國內另一top 2學校新傳學院的復試中,初試第一的考生照樣給刷掉了。
但同樣也有低分逆襲的反例,每年都有擦線進復試的小伙伴,然后復試表現出色,實現完美逆襲的例子。學長知道有位報考中科院某專業的小伙伴就是這樣——“該專業只招十幾個人,復試前我的排名是倒數第二,心想既然機會不大那就更應該好好表現了,結果復試后還真被錄取了。”
原因:導師不愛書呆子
面對這一現象,不少高分落榜者會簡單歸因為“復試有黑幕,存在暗箱操作”,只找客觀借口,不從自身找原因,不反思自己。
“在面試的過程中,評委老師考察的是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主要會有以下幾個考察點:專業知識、運用專業知識的能力、分析研究問題的潛力、邏輯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非語言表達能力。”中央財經大學文化與傳媒學院副院長、研究生導師莫林虎談道,學生的綜合素質對其未來發展是很重要的,面試的目的其實就是想通過直接接觸學生來全面地權衡學生的綜合素質。
復試直接是人與人打交道,因此有很大的人為因素,這種人為因素主要體現在學生的思維活躍性、課外閱讀量以及知識延展等方面,“導師一想到你(考生)以后將與他三年共事,哪怕你考試考得再好,但你是個書呆子,他怎么會要你?我有一個學生考的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對知識點掌握得非常牢,可導師問他怎么看待收入分配改革,他答不上來,就屬于典型的書呆子、高分低能,不會理論聯系實際”。
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副院長、研究生導師何兵亦感嘆:“面試研究生時,問:教科書之外,你還讀了哪些書?十余位考生,鮮能說出5本書的。惟一例外的是筆試成績倒數第一的考生。成績順數第一的坦言不讀考試之外的書。”
趨勢:復試權重高于初試
“如果說初試決定你有沒有被錄取的可能性,那么復試則直接決定你能否被錄取。換言之,過了筆試線,只是給了你一張船票,但它并不能送你走到最后。”隨著研究生招生錄取的不斷改革,復試的權重越來越高于初試,因此考生在備考時,必須得努力拓展自己的專業知識面。
“很多學生的觀念還停留在應試教育階段,以為只要成績分數高,面試就是走過場,這種想法是完全錯誤的。”很多學校的復試比例在1:1.2-1:1.6之間,有些專業碩士甚至達到1:3,這意味著如果錄取100人的話,面試者可能是300人,“導師的選擇性正越來越大。如會計專碩等,幾乎完全靠復試決定成敗”。
據了解,如中山大學等一些高校,在研招復試時出現了一種新的入圍方式:不設定具體的復試名額比例,而是劃定一個分數線,達線者均可參加復試。對于這部分考生而言,由于不知道競爭對手有多少,也往往面臨著更多的不可測因素。
為了方便大家學習,武漢新文道考研特為廣大學子推出2018考研全年集訓營、半年集訓營、VIP彩虹卡等一系列備考專題,所有你不明白的都會一一幫你搞定。同時,武漢新文道考研微信公眾號@whwdky一直為大家推送考研資訊,讓您足不出戶就可以輕松了解到最新的考研信息!
本文素材來源于網絡,由武漢新文道考研進行整理,想了解更多關于考研相關資訊,敬請關注新文道考研,我們將為同學們奉上全面完整的時下考研相關資訊。







關注武漢新文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