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考研臨床醫學考研大綱已經公布,下面是新文道老師楊凈為考生帶來的解析:生物化學部分第三講!
第一章 蛋白質的結構及功能
第四節 蛋白質的理化性質
一、蛋白質的分離純化
1.透析 利用透析袋把大分子蛋白質與小分子化合物分開的方法。
2.超濾法 應用正壓或離心力使蛋白質溶液透過有一定截留分子量的超濾膜,達到濃縮蛋白質溶液的目的。
3.丙酮沉淀 必須在0~4℃低溫下進行,丙酮的體積10倍于蛋白質溶液體積;蛋白質沉淀后應迅速分離,否則將發生變性。也可使用乙醇沉淀。
4.鹽析 硫酸銨、硫酸鈉或氯化鈉等中性鹽放入蛋白質溶液中,破壞水化膜并中和表面電荷,導致蛋白質膠體的穩定因素去除而沉淀(一般無蛋白質的變性)。各種蛋白質鹽析時所需鹽濃度和pH值均不同。(2011A25)
5.免疫沉淀法 利用特異抗體識別相應的抗原蛋白,形成抗原抗體復合物,從蛋白質混合溶液中分離獲得抗原蛋白。
6.電泳 蛋白質在高于或低于其等電點的溶液中,受到電場力的作用向正極或負極泳動。注: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時,蛋白質的泳動速度取決于蛋白質的分子量、分子形狀、溶液的PH值、溶液的離子強度。(1993X135)
7.層析 待分離蛋白質溶液(流動相)經過一個固態物質(固定相)時,根據溶液中待分離的蛋白質顆粒大小、電荷多少及親和力等,使待分離的蛋白質在兩相中反復分配,并以不同速度流經固定相而達到分離蛋白質的目的。注:凝膠過濾又稱分子篩層析。層析柱內填滿帶有小孔的顆粒,一般由葡聚糖制成。蛋白質溶液加與柱之頂部,任其往下滲漏,小分子蛋白質進入孔內,因而在柱中滯留時間較長,大分子蛋白質不能進入孔內而徑直流出,因此不同大小的蛋白質得以分離。(1993A20、2000A20)
8.超速離心法 既可以用來分離純化蛋白質,也可以用作測定蛋白質的分子量。蛋白質在離心場中的行為用沉降系數表示,沉降系數與蛋白質的密度和形狀相關。
注:Sanger當年用二硝基氟苯與多肽鏈的α-氨基作用生成二硝基苯氨基酸,然后將多肽水解,分離出帶有二硝基苯基的氨基酸。目前多用丹磺酰氨使之生成丹酰衍生物,該物質具有強烈熒光,更易鑒別。(2001A20)
根據分子量大小分離純化:透析、超濾、凝膠過濾。
根據電荷不同分離純化:電泳、離子交換層析。
根據沉淀和溶解度的不同(破壞水化膜)分離純化:丙酮沉淀、鹽析、免疫沉淀法。
高分必備
蛋白質變性后——溶液黏度增加?溶解度降低?結晶能力消失?生物活性喪失,易被蛋白酶水解?(聯想一下煮雞蛋)。
DNA變性后——溶液黏度降低?DNA在260nm處的吸光度增加(增色效應)。
蛋白質變性后空間構象被破壞,但一級結構不受影響,部分蛋白質變性后可以復性。
蛋白質水解時,一級結構被破壞,所有蛋白質水解后均不能復性。
分子篩層析——小的流不出,大的下的快。
以上就是新文道考研小編為2019考研西綜考生整理的“2019考研臨床醫學綜合能力(西醫)考試解析:生物化學部分第三講!”相關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本文素材來源于網絡,由武漢新文道考研進行整理,想了解更多關于考研相關資訊,敬請關注新文道考研,我們將為同學們奉上全面完整的時下考研相關資訊。







關注武漢新文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