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進入六月份,小伙伴們考研政治復習的怎么樣了?馬原是考研政治中最抽象,學起來最費力的課程,特別是哲學部分。下面是新文道考研整理的一元論二元論的定義!
一元論
與“二元論”、“多元論”相對。主張世界的本原只有一個的哲學觀點。它分為唯物主義一元論和唯心主義一元論。唯物主義一元論是強調物質第一性、精神是對物質的反映。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徹底的唯物主義一元論;凡肯定這種本原是精神的,是唯心主義的一元論。
需要注意的是:在馬克思主義產生以前,所有的唯物主義者的社會歷史觀實質上都是唯心主義的,因而他們的唯物主義一元論是不徹底的。只有馬克思主義哲學才不僅在自然觀,而且在社會歷史觀上堅持了完整的和徹底的唯物主義一元論,表現為:
整個世界都是物質的,即,物質是世界的本原,世界的本質是物質的。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是人腦的機能和屬性,是物質世界的主觀映象。意識還是社會歷史的產物。社會實踐特別是勞動在意識的產生和發展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勞動為意識的產生和發展提供了客觀需要和可能,在人們的勞動和交往中形成的語言促進了意識的發展。意識從其本質來看是物質世界的主觀映象,是客觀內容和主觀形式的統一。馬克思說:“觀念的東西不外是移入人的頭腦并在人的頭腦中改造過的物質的東西而已。”這表明,物質決定意識,意識依賴于物質并反作用于物質。
二元論
二元論認為世界的本原是意識和物質兩個實體,試圖調和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哲學觀點;但二元論實質上堅持意識離開物質而獨立存在,歸根結底還是唯心的。
在馬原教材中,我們還會遇到“真理一元性”問題:真理的客觀性決定了真理的一元性。真理的一元性是指對于特定的認識客體來說,真理只有一個,它不因主體認識的差別和變化而改變。在人們的認識活動中,雖然由于主體認識角度和立場、觀點、方法等方面的差異,人們關于同一客體的認識結果往往會有所不同,有時甚至截然相反。但是,這并不表明觀點不同的每個人都擁有真理。在任何情況下,對于特定實踐活動中的特定的認識對象來說,只能有一種認識是與特定的認識客體的狀態、本質和規律相一致的,這種認識就是真理。這個問題是認識論中的問題,不是本體論中的問題。
本文素材來源于網絡,由武漢新文道考研進行整理,想了解更多關于考研相關資訊,敬請關注新文道考研,我們將為同學們奉上全面完整的時下考研相關資訊。







關注武漢新文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