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招生院校的計劃招生人數
此項信息需從招生院校所公布的專業目錄中查看,且需查看近五年的數據。
招生人數和錄取幾率密切相關,萬一只招收一人,你還要去冒這么大的風險嗎?
二、招生院校的報考人數
此項信息非常關鍵,了解自己大概有多少競爭對手,做好心中有數。從前幾年的報考人數就可以大致判斷出當年的報考情況,相差不會太大。
但名校的熱門專業報考人數一直是只增不減的,像這樣的院校專業建議沒有足夠強大的實力建議不要報考。
三、該院校專業的實際錄取人數
只有知道該專業去年的實際錄取人數,再結合招生人數,才能判斷出該專業的招生錄取情況。但要注意一點,有些高校的個別專業的實際錄取人數會比招生人數多,如果該院校一直都有擴招的傳統,就那就不用太在乎公布的計劃招生人數,復試擴招性很大。
考生們盡量選擇招生人數多,又有擴招傳統的院校。
四、該專業的報錄比
報錄比=錄取人數除以報考人數,有很多名校的熱門專業報錄比達到10:1,甚至20:1,由此就能看出這個專業到底有多火爆,競爭壓力有多大。
五、該專業的推免名額
考生們千萬不要覺得自己是統考生,跟推免人數沒什么關系,如果這樣想誤解可就大了。很多熱門專業的的推免名額有很多,今年某些高校的個別專業的招生名額幾乎全都給了推免生,這讓一直在備考該專業的考生非常被動。
如果了解到該專業的推免人數,就得重新審視報考此專業的競爭壓力了。
六、該專業的復試分數線
復試線越高,考研難度就越大。
復試線分為校線和院線,如果同一個專業在一個高校的不同學院開設的話,那每個學院的院線是不一樣的,而且往往學校公布的分數線是最低的,所以這個問題需要重視起來。
但是如果是復試比例過高或者不同學校專業課試題難度差異太大的情況,單看復試線就沒有什么意義了。
七、該專業的復試比
計劃招收人數和進入復試人數的比例,就稱為復試比。教育部規定的最低復試比例為1:1.2,意思是該校如果計劃招收10個人,那么就會讓成績前12名的考生參加復試,也就意味著其中有兩個人是一定會被淘汰的。
有的高校復試比可能會高達1:1.5,復試比如果偏高,那就說明:一、復試線的參考價值不大,二、復試競爭非常激烈。
八、考研最終成績的計算方式
考研總成績=初試分數x--%+復試分數x--%
從計算公式中可以看出初試和復試是有權重的,而且每個學校的分配都不一樣,有的是初復試各占50%,有的學校則初試占70%,復試占30%。
復試的總分越高,就代表復試權重越大,這個學校會更加注重考生在復試的表現,如果性格比較內向、表達能力不好的同學,建議要避開這些復試占比過高的院校,因為有可能別人10分鐘的面試就頂過你備考一年的初試。
九、查看院校綜合實力排名
排名越靠前的院校,競爭壓力會越大,上岸難度也會更大。考生也要客觀地評價自己的實力,不要盲目追求名校,根據自己的實力選擇,挑選出可以沖一沖的院校,和比較有把握的院校,然后努力備考一年后,在做最后的選擇。
十、專業學科排行榜
在對比不同院校的考研難度時,要考慮到專業課的難度問題,因為不同院校的專業課命題不同,所以難度差距也會不一樣,還有的院校不對外公開真題試卷,所以這個問題也必須要重視。
本文素材來源于網絡,由武漢新文道考研進行整理,想了解更多關于考研相關資訊,敬請關注新文道考研,我們將為同學們奉上全面完整的時下考研相關資訊。







關注武漢新文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