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考研臨床醫學考研大綱已經公布,下面是新文道老師楊凈為考生帶來的解析:生物化學部分第六講!
第四章 核酸的結構和功能
第三節 核酸的理化性質
DNA的變性
1.定義DNA在各種因素作用下,由雙鏈解離為單鏈的過程稱為DNA變性?
2.變性因素加熱?加酸或加堿,其中最常用的使DNA變性的方法為加熱。
結構變化DNA變性時,維系堿基配對的氫鍵斷裂(并不是多核苷酸鏈斷裂),也就是說不破壞一級結構中脫氧核苷酸的序列?
4.吸收值增加DNA變性時,解鏈過程中,由于更多的共軛雙鍵得以暴露,DNA在260nm處的吸光度隨之增加,這種現象稱為DNA的增色效應?它是監測DNA雙鏈是否發生變性的一個最常用指標?(2005A24、2007A25)
5.溶液黏度降低DNA變性時,由原來比較“剛硬”的雙螺旋結構,分裂成兩條比較柔軟的單股多核苷酸鏈,從而引起溶液黏度降低?
高分必備:
1.TM值:是指核酸分子內雙鏈解開50%時的溫度,也稱融鏈溫度(原稱解鏈溫度)。(2013A26、2018A18)
2.TM值的影響因素:DNA的TM值與其DNA長短以及堿基中的GC含量有關?DNA分子中GC含量越高,TM值越高;DNA分子越長,TM值越大;離子強度越高,TM值越高?(1989A52、1998A20、1999A21、2009A27、2017X142)
公式:TM =69.3+0.41×(G+C)/(G+C+A+T)×100%或者TM =4(G+C)+2(A+T)(寡核苷酸片段<20bp)
以上就是新文道考研小編為2019考研西綜考生整理的“2019考研臨床醫學綜合能力(西醫)考試解析:生物化學部分第六講!”相關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本文素材來源于網絡,由武漢新文道考研進行整理,想了解更多關于考研相關資訊,敬請關注新文道考研,我們將為同學們奉上全面完整的時下考研相關資訊。







關注武漢新文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