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919年“五四”愛國運動的開展標志著中國由舊民主主義革命轉為新民主主義革命。中國進入了新民主主義時期。1943年5月,共產國際解散,促使共產黨以更加獨立的姿態,運用馬列主義的理論來探討中國革命的實踐,提出了新民主主義理論。
基本內容
一、中國革命的性質是新民主主義革命。在抗戰期間,毛澤東第一次正式提出了“新民主主義革命”這個科學概念,以此為基點,構筑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框架。毛認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任務,從客觀上來講,是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掃清道路,因為它的任務是反帝反封建。但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前途并不是建立資本主義共和國,而是建立新民主主義社會。這一特殊性質的社會具有過渡性,它的目的是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這樣,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前途只能是社會主義社會。
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綱領。毛認為,在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專政、資產階級民主共和方案都是行不通的;同樣,現階段社會主義的條件也不具備,只能建立一個全國大多數人民為基礎的工人階級領導的統一戰線的國家制度,即新民主主義國家制度。
(一)在政治上,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壓迫,建立有一個在無產階級領導下,聯合一切民主階級統一戰線的政治制度;(二)在經濟上,要沒收帝國主義和官僚買辦大銀行、大工業、大商業,歸于這個共和國的國家所有,建立國營經濟;沒收地主的土地,實行耕者有其田;發展“友誼與國計民生的私人資本主義經濟”和富農經濟。以此消滅舊的經濟制度,建立以國營經濟為龍頭的新民主主義經濟體制。
(三)在文化上,發展無產階級領導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自從“五四”運動之后,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備受討論。
新民主主義的基本綱領
一、新民主主義的政治綱領
新民主主義的政治綱領是: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統治,建立一個無產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各革命階級聯合專政的新民主主義的共和國。
二、新民主主義的經濟綱領
新民主主義的經濟綱領是:沒收封建階級的土地歸農民所有,沒收官僚資產階級的壟斷資本歸新民主主義國家所有,保護民族工商業。
三、新民主主義的文化綱領
新民主主義文化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道路
1938年11月,毛澤東在《戰爭和戰略問題》中明確指出:“共產黨的任務,基本地不是經過長期合法斗爭以進入起義和戰爭,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鄉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從此把經過長期武裝斗爭,先占鄉村,后取城市,最后奪取全國勝利,作為革命道路確立下來。
本文素材來源于網絡,由武漢新文道考研進行整理,想了解更多關于考研相關資訊,敬請關注新文道考研,我們將為同學們奉上全面完整的時下考研相關資訊。







關注武漢新文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