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夏令營活動是2018考研考生獲得推薦免試資格的途徑,新文道考研為2018考研考生第一時間整理發布全國各大高校夏令營的報名信息,以供考生參考提前做好準備。下面是同濟大學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2017年暑期夏令營活動通知。
一、 活動目的及學院、學科簡介
為促進我院與全國各高校機械工程(包括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機械設計及理論、工業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包括熱能工程、工程熱物理、制冷與低溫工程)、以及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等學科優秀本科生之間的交流,進一步擴展、提高我院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生源和質量,加強全國各兄弟高校相關專業優秀在校學生對同濟大學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各學科及科學研究的了解,同時作為同濟大學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選拔 2018 年碩士研究生和直博研究生的方式之一,擬于 2017 年 7 月 14 日至 7 月 17 日舉辦“2017 年同濟大學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全國優秀大學生暑期學校”活動。
同濟大學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擁有機械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具有機械設計及理論、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熱能工程、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和工業工程 6 個二級學科博士點。具有機械設計及理論、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工業工程、熱能工程、工程熱物理、制冷及低溫工程、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 8 個碩士點。一個機械工程博士后流動站,其中,機械設計及理論和供熱和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為國家重點學科。
近年來,同濟大學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從國內外引進和培養了一批高素質的研究生導師隊伍,現有院士 2 名,千人計劃 2 名,長江學者 1 名,教授 43 名,副教授 49 名,博士生導師 60 名,碩士生導師 100 名。
學院目前已與多家國內知名企業、國外和港臺高校建立了廣泛的科研合作、學術交流和人員交流。學院目前擁有“機械工程綜合實驗中心”、“先進城市能源及建筑環境控制與安全綜合實驗中心”、“機械基礎實驗中心”,與建設部共建“建設部環衛機械研究所”,與上海市科委共建”上海建設機器人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為全國性一級學會“中國工程機械學會”的掛靠單位。
學院還擁有“重大工程施工技術與裝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設部同濟大學中法煤氣培訓中心”、“中荷熱能環保技術實驗室及培訓基地”、“同濟大學-Siemens Sinumerik 數控技術應用中心”。學院與大型企事業單位,如上海振華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簽署了長期戰略合作協議,與沈陽機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建立了“同濟大學-沈陽機床高等研究院”,與新奧集團聯合建立了“同濟大學-新奧高等研究院”和“同濟-新奧先進城市能源聯合實驗室”。
作為“卓越工程師計劃”的首批學校之一,同濟大學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與世界機械強國的頂級高校簽署了研究生雙學位等聯合培養協議,包括柏林工業大學等十所德國精英大學、意大利都靈理工大學、米蘭理工大學、法國巴黎高科大學聯盟、法國礦業大學聯盟,以及日本早稻田大學、西班牙加泰羅尼亞理工大學、葡萄牙里斯本大學,以及英國、美國、芬蘭、丹麥等多所著名高校。同時我院還與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城市大學、臺灣中華大學、臺灣逢甲大學、臺灣科技大學等港臺大學有長期的科研及學生互訪活動。
本學院各專業及導師的詳細介紹可參見同濟大學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網站:http://mefaculty.tongji.edu.cn/。
本學院選拔 2018 年碩士研究生和直博研究生,涉及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機械設計及理論、工業工程、熱能工程、工程熱物理、制冷與低溫工程、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 8 個二級學科,碩士研究生學制為 2.5 年,直博研究生學制為 4.5 年。
二、申請者資格
1. 國內大陸高校機械工程、土木工程(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工業工程、熱能與動力工程及相關專業的在校本科三年級學生(即 2018 年本科應屆畢業生);
2. 本科總評成績(大學前 5 個學期)專業排名前 30%,達到或接近所在高校推薦免試生要求;有特別科技創新能力和學術研究能力者可適當降低要求;
3. 熱愛科學研究,理論基礎扎實,有志于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有較強的科研實踐能力;
4. 英語水平良好;
5. 遵守學術道德規范。
三、申請流程
(一)申請起止時間:
2017.05.20---2017.06.15 中午 12:00
過期視為報名無效。
(二)申請需提供材料:
1.《同濟大學優秀學生暑期學校申請表》(見附件 1);
2. 2017 暑期學校報名情況匯總表(見附件 2);
3. 成績單原件(由教務處蓋章)與總評成績排名證明(務必注明申請人所在專業總人數并請申請人所在學校的教務部門蓋章);
4. 外語水平證明復印件(如:英語四、六級考試成績,托福成績或 GRE/GMAT 成績、德福成績等);
5. 專家書面推薦信 2 份(如有,模版自擬);
6. 其他材料(如發表論文、專利,各類獲獎或資格證書等,如有);
(三)材料要求
請申請者認真閱讀材料要求,并嚴格按照以下所列目錄及要求提供材料(以斜線加粗字體為文件名),否則申請將無效!
以下所列 1-8 項所有材料應放在一個文件夾內進行壓縮打包發送,文件名為:姓名-
學校名稱(如張三-同濟大學)。我院只接受電子報名,但不要重復發送多封郵件。以下所列 3-8 項請提交掃描件,其中第 3-5 項按順序一次掃描形成一個文件(以“成績單排名英語成績”命名),參加暑期學校時請攜帶紙質版原件(審核)與復印件(請裝訂好,面試時交給面試組老師,不退回)。請確保材料的真實性,如匯總表與支撐材料不一致,則申請自動失效!
(1)《同濟大學優秀大學生暑期學校報名表》格式應為 word 格式,如有獲獎獎項、科研論文及專利,按類別依次在申請表中明確列出。
(2)2017 暑期學校報名情況匯總表(Excel 格式)
(3)XXX 學校成績單(教務部門蓋章有效,如有不實將取消優秀學員資格)(4)本科成績排名證明(教務部門蓋章有效,如有不實將取消優秀學員資格)
(5)英語成績證明材料(國家英語四、六級考試成績、TOEFL 成績或 GRE/GMAT 成
績等體現自身英語水平的證明 1 份)
(6)學術論文發表情況(附發表刊物的封面、目錄、正文首頁,若未正式發表,附錄用通知證明)
(7)其他證明材料(各類獲獎證書、專利著作權等證書)
(8)教師推薦信(如有)
(四)申請方式:
申請者于 http://mefaculty.tongji.edu.cn/index.php?classid=2746 下載填寫同濟大學優秀學生暑期學校申請表、2017 暑期學校報名情況匯總表,并連同相關支撐材料(電子掃描件)通過 E-mail 形式于 2017 年 6 月 15 日前發至 aiwangxiao1990@163.com;2693893438@qq.com。
聯系人:王老師、苑老師、趙老師
咨詢電話: 021-69589505,021-69584641
四、活動內容:
1、組織學生參觀同濟大學校園及實驗室等;
2、組織專家舉行學術講座;
3、組織學生參觀上海相關企業;
4、組織學生進行相關情景活動;
5、組織學院導師對報名學員進行綜合考核工作。
注:視具體情況,活動可能會有所增減。
五、信息公開
(一)遴選學員辦法及名單
申請截止后十個工作日內,在學院網站和 TJ 機械研究生教務公眾號上公布遴選暑期學校入選學員信息。請入選學員在名單公布后一周內發送郵件至aiwangxiao1990@163.com,確定是否參加暑期學校活動,以便統計人數及添加候補名單。
暑期學校學員遴選辦法:(共約 100 人參加)
1、教育背景占 40%(含本科畢業學校、所在學科排名、本科成績、外語、計算機水平);
2、科研成果占 40%(含發表論文篇數、級別、專利、獲獎情況);
3、學生發展潛力、報考動機占 20%。
學院組織專家根據學生申請材料選拔,按照一級學科名額多少擇優錄取。
(二)優秀學員評選辦法及名單
暑期學校活動結束后五個工作日內,在學院網站公布暑期學校優秀學員名單。
暑期學校優秀學員評選辦法:根據綜合成績評定。總分 350 分,其中專業課考試 100分,專業外語 50 分,外語口語和聽力 50 分,專業綜合 150 分(主要考察本科成績及科研業績、專業基礎能力、培養能力、分析和語言能力、綜合素質,各占 30 分)。總分達到本期所有學員中前 80%左右的學員,列為優秀學員。
六、獎勵政策
對于暑期學校活動中的優秀學員,給予以下獎勵:
1、優秀學員如取得申請人所在學校的研究生推免資格,則直接獲得同濟大學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相關專業的推免生擬錄取資格。
2、優秀學員如未取得所在學校的研究生推免資格,且參加 2018 年全國碩士研究生統
一考試,并第一志愿報考我院,其初試成績達到同濟大學 2018 年碩士研究生工科門類線,則獲得我院碩士研究生復試資格。
七、注意事項
1、同濟大學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負責為學員提供暑期學校期間在滬的食宿和保險;
2、同濟大學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負責外地院校學生高校所在地來滬往返的交通費用;
(需提供車票報銷,如乘飛機,須網上支付購票,并請提供登記牌、行程單和購買機票的網上支付憑證,均折價成坐票價報銷。)
3、所有學員于 7 月 14 日下午報到入住,17 日早上按規定辦理退房手續;
4、學員報到后須全程參加暑期學校活動;
5、學員請自行提前預訂返程車票,暑期學校舉辦方不提供訂票服務;
6、學員應嚴格遵守暑期學校活動的紀律。活動期間不得出行游玩,出現意外情況,舉辦方不承擔任何責任及損失。
同濟大學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教務科
2017 年 5 月 17 日
本文素材來源于網絡,由武漢新文道考研進行整理,想了解更多關于考研相關資訊,敬請關注新文道考研,我們將為同學們奉上全面完整的時下考研相關資訊。







關注武漢新文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