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日:中國共產黨建黨95周年
俄國十月革命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得到廣泛傳播。中國的先進知識分子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等早期接受了馬克思主義,并把它與中國正在發展的工人運動結合起來。他們在工人中宣傳馬克思主義,組織工人進行斗爭。在此基礎上,各地先后成立了一些黨的早期組織。
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舉行。那時的共產黨還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黨派,你很難想象它有一天會撐起中國的一片新天地。那時的共產黨員也少的可憐,最初在全國也只有50多名。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參加會議的各地代表共13人:上海小組的李達、李漢俊;武漢小組的董必武、陳潭秋;長沙小組的毛澤東、何叔衡;濟南小組的王盡美、鄧恩銘;北京小組的張國燾、劉仁靜;廣州小組的陳公博,旅日小組的周佛海。參加會議的還有武漢小組的包惠僧(受陳獨秀委派參加)。當時,對黨的創立作出重要貢獻的李大釗、陳獨秀因各在北京和廣州工作脫不開身,而沒有出席大會。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和尼科爾斯基列席了會議。在會議進行過程中,突然有法租界巡捕闖進了會場,會議被迫中斷。于是,最后一天的會議,便轉到了浙江嘉興南湖的一艘游艇上舉行。
大會的中心議題是正式建立中國共產黨。經過討論,大會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綱領和決議,并選舉產生黨的領導機構——中央局,正式為我們的黨定名為“中國共產黨”,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正式成立。
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一文中提出:“今年七月一日,是中國共產黨建立十七周年紀念日。”這是中央領導同志第一次明確提出“七一”是黨的誕生紀念日。
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變”。它的成立使得中國革命有了堅強的領導核心,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有了可以依賴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從此,中國革命的面目就煥然一新了。
建黨95周年,不僅是要追憶過往,重溫黨一路走來的艱辛歷程。更是要激勵人們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在黨的領導下再鑄輝煌,實現中國夢。
17年的考研的學子們,不僅要對黨的輝煌歷程如數家珍,更要對現階段我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有著清晰的認識,博古通今,繼往開來。
本文素材來源于網絡,由武漢新文道考研進行整理,想了解更多關于考研相關資訊,敬請關注新文道考研,我們將為同學們奉上全面完整的時下考研相關資訊。







關注武漢新文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