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迎來六月份的復習高峰,學校的事情會多起來,大四的論文,大三的實習都會占去17考研學子的一部分時間。基礎階段最末尾的六月份該如何抓住復習節奏,掌握復習進度,這是新文道考研政治老師要傳授大家的獨門秘籍。本文新文道考研政治老師為17考研小伙伴推薦史綱第一章——反對外國侵略的斗爭。同學們通過有效的時間掌握第一章的核心數字。
(一)單選題筆記
1個社會性質:近代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質。
1個第一次:1841年5月,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爭是中國近代史上中國人民第一次大規模的反侵略武裝斗爭。
(二)多選題筆記
2個矛盾: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其中,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則是最主要矛盾。
2個任務:近代中國社會的性質和主要矛盾決定了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始終面臨著兩大歷史任務:一是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
2個根本:帝國主義列強之所以沒有能夠實現瓜分中國的圖謀,帝國主義列強之間的矛盾和互相制約,是一個重要的原因。而最根本原因是中國人民進行了不屈不撓的反侵略斗爭。歷次的反侵略戰爭,都是以中國失敗、中國政府被迫簽訂喪權辱國的條約而宣告結束,社會制度的腐敗是根本原因。
4個條約: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與英國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1860年,清政府與英法簽訂的《北京條約》。1895年,清政府與日本簽訂的《馬關條約》。1901年,清政府與英俄德法美日意奧比荷西簽署的《辛丑條約》。
4個人:林則徐是近代中國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1839年,他組織翻譯了英國人慕瑞的《地理大全》,編成了《四洲志》。1843年,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礎上編纂了《海國圖志》,綜述世界各國歷史、地理及中國應采取的對外政策,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張學習外國先進的軍事和科學技術,以期國家富強來抵御侵略,開創了中國近代向西方學習的新風。1895年,嚴復在《救亡決論》一文中響亮地喊出了“救亡”的口號。此后,嚴復翻譯了《天演論》(1898年正式出版)。他用“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社會進化論思想,激發人們的危機意識和民族意識。1894年11月,孫中山創立革命團體——興中會,由此喊出了“振興中華”這個時代的最強音。
(三)筆記重點
兩個根本曾經考過真題,四大條約也曾經考過真題,同學們2017年考研政治基礎階段重點消化這兩組數據,剩下的內容基礎階段能消化就消化,不能消化下一階段繼續刺激記憶。
本文素材來源于網絡,由武漢新文道考研進行整理,想了解更多關于考研相關資訊,敬請關注新文道考研,我們將為同學們奉上全面完整的時下考研相關資訊。







關注武漢新文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