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招生簡章是考生了解目標院校招生相關信息的重要途徑,目前各高校正陸續發布2018考研招生簡章,新文道考研官網會在第一時間整理匯總發布全國各院校2018考研招生簡章訊息,考生們敬請關注。下面是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2018考研招生簡章,有意報考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2018年碩士研究生的同學可以參考閱讀。
提醒:因研究生教育存在歸口變更可能,南京古生物所 2018 級擬錄取研究生的 學籍可能會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變更到中國科學院大學,請廣大考生知悉!
一、單位簡介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簡稱“南京古生物所”)成立于1951年,坐落在風景 優美的北極閣景區,前身為前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及前中央地質調查所等機構的古生物室 (組),李四光先生為首任所長。目前是我國唯一專門從事古生物學(古無脊椎動物學與古植物 學)和地層學研究的專業機構,被國際同行譽為“世界三大古生物研究中心”之一。本所擁有 近300位地層古生物專業人才,14位科學家先后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40余位在國際學術 組織中擔任主席、副主席、選舉委員等職。
南京古生物所致力于古生物學與地層學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和科學傳播工作。擁有 一個面向國內外開放流動、裝備現代化的國家重點實驗室,一個面向國家能源戰略需求的中 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以及一個開展古植物學與孢粉學、微體古生物學和古無脊椎動物學研 究的基礎研究部。
近年來,南京古生物所在地球早期生命與寒武紀大爆發、澄江動物群、甕安生物群、熱 河生物群、全球年代地層界線(俗稱“金釘子”)、生物宏演化(包括起源-輻射-滅絕與復蘇) 等研究方向上取得重大進展,多次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和二等獎、省部級自然科學特等 獎、一等獎等獎項。
南京古生物所是全國最早獲博士學位授予權和最早建立博士后流動站的單位之一,擁有 一批學術水平高、治學嚴謹的導師隊伍。現擁有地質學(含古生物學與地層學,地球生物學, 礦物學、巖石學、礦床學)一級學科的碩士博士培養點和古生物學與地層學博士后流動站。
南京古生物所的研究生擁有良好的生活、學習和科研條件,取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學 籍,享受中國科學科技大學統一的獎助學金。
2018年我所計劃招收碩士研究生13名左右,每個專業均可接收推薦免試生,預計共接收 推免生7名左右。
二、聯系方式
通訊地址:南京市北京東路 39 號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組織人事處; 郵編:210008
聯系人:蓋老師 電話:025-83282107
E-mail 地址:yjs@nigpas.ac.cn 網址:http://www.nigpas.cas.cn/rcjy/zs
三、招生目錄
| 招生專業 | 考試科目 | 備注 |
| 070901 礦物學、巖石 學、礦床學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 英語一 ③701 普通地質學 ④925 沉積學或 926 地史與古生物學 |
思想政治理論、英語一為全國 統考科目,專業課為單位自命 題。沉積學側重于考察沉積巖 石學的內容。 |
| 070903 古生物學與地 層學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 英語一 ③701 普通地質學或 702 普通生物學 B ④926 地史與古生物學或 927 進化生物學 |
思想政治理論、英語一為全國 統考科目,專業課為單位自命 題 |
| 0709Z1 地球生物學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 英語一 ③701 普通地質學或 702 普通生物學 B ④925 沉積學或 926 地史與古生物學或 927 進化生物學 |
思想政治理論、英語一為全國 統考科目,專業課為單位自命 題。 |
四、復試及錄取
(一)復試原則
復試按《教育部關于加強碩士研究生招生復試工作的指導意見》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招收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復試工作管理規定》的文件精神,加大研究生的入學復試權重,實 行"差額復試"。凡南京古生物所擬錄取的考生均須參加復試,復試采用面試的方式進行,復 試按“保證質量,寧缺毋濫”和“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德、智、體全面衡量。
(二)復試分數線及人員
1、復試分數線由南京古生物所根據教育部《2018 年全國碩士研究生統一入學考試考生 進入復試的初試成績基本要求》,復試人數與招生計劃數之比約為 1.3:1 以及各專業達線考 生的具體情況劃定。復試分數線包括初試總成績分數線和單科成績分數線。
2、同時達到總成績分數線和單科成績分數線的考生具有參加復試資格。參加復試考生 的名單公布在南京古生物所的網站上。
(三)復試內容
復試是對初試達線考生進行的復查性考核;復試的重點是從德、智、體等方面全面考查 考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復試主要分三部分進行:1、外語聽力和口語測試;2、業務能力面試;3、綜合素質考 核,復試成績滿分為 100 分。
1、外語聽力和口語測試
每位考生準備 3 分鐘的英文 PPT 做自我介紹。復試小組專家用英語與考生進行交流。 2、業務能力面試和綜合素質考核 (1).掌握專業知識的廣度、深度與扎實程度(包括對所報考學科前沿知識和研究動態的了解情況);
(2).運用專業知識的能力; (3).思維能力(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4).應變反應能力;
(5).表達能力; (6).研究興趣; (7).科研能力與發展潛力; (8).人文素養; (9).舉止、表達和禮儀等。
(四)復試組織形式
復試工作小組共 7 人組成,組長 1 名,負責復試的各個環節;另設 1 名工作人員作為秘書,負責復試記錄工作并協助安排有關事宜。每位考生的復試面試時間一般不少于 20 分鐘。 對考生逐一進行復試,全部進行完后再復議、統一評分,成績采用百分制。
1、主要考查考生的政治態度、思想品德、工作學習態度、團隊合作精神、科研道德、 遵紀守法及人生觀、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素質。
2、復試小組在對考生的專業知識考核中,通過與考生的面談,直接了解考生的思想政 治情況并作出判斷。
(六)體檢
體檢標準參照教育部、衛生部、中國殘聯制定的《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
(教學[2003]3 號)和教育部、衛生部制定的《關于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學生入學身體檢查取 消乙肝項目檢測有關問題的通知》(教學廳[2010]2 號)實施。
(七)錄取
復試最終成績采用百分制,60 分及格,復試成績不及格者不能被錄取;復試結束后, 考生初試成績和復試成績按一定比例加權平均后,得出錄取成績。加權平均采用下列公式:
錄取成績=(初試成績÷5)×50%+復試成績×50% 根據總成績和錄取名額劃定各專業的錄取分數線,從高到低擇優錄取。 具有以下情況之一的考生將不予錄取: 1、不符合報考條件,或在初試或復試中有嚴重違紀、舞弊情況的考生。
2、思想政治品德考核或體檢結果為“不合格”者。
3、復試成績不及格者。
4、參加了復試,但是其初試成績沒有達到國家線(教育部公布的“2018 年全國碩士研 究生考生考試進入復試的理學 A 類考生的初試成績基本要求”)的考生。
(八)其他
1、同等學力考生除按一般統考生復試外,還須加試筆試科目兩門,考試科目由南京古 生物所根據招生方向需求和考生背景確定,不同于統考科目,難易程度按本科教學大綱確定, 并通知考生。
2、加試科目每門考試時間為 3 小時,卷面滿分為 100 分。
3、接收調劑生應專業對口,考生須參加復試面試。
南京古生物所各專業在生源不足的情況下接受調劑。調劑信息將于復試階段在中國科大 研究生招生在線網站(http://yz.ustc.edu.cn)發布。
本復試辦法如有與國家有關法規政策相抵觸,以國家法規政策為準。 本復試辦法自公布之日起開始施行,由南京古生物所負責解釋。
五、收取學費及待遇
學費 8000 元/學年。 研究生在學期間實行學業獎學金+國家助學金+研究所獎學金+助研獎酬金制度,其中研
究生的學業獎學金覆蓋率為 100%,碩士推薦免試生為 12000 元/年,應試考生為 10800 元/ 年。此外,每位研究生根據攻讀學位和開展科研課題的不同,每年可獲得的國家助學金+研 究所獎學金+助研獎酬金共計 20,000~30,000 元/年。
六、考試科目內容及范圍
(一)普通地質學:主要包括:礦物、巖漿作用與火成巖、外力地質作用與沉積巖、變 質作用與變質巖、地質年代、地震及地球內部構造、構造運動與地質構造、海底擴張與板塊 構造、風化作用、河流及其地質作用、冰川及其地質作用、地下水及其地質作用、海水的地 質作用、湖泊及沼澤的地質作用、風的地質作用、塊體運動、行星地質概述、地球的演化、 人類社會與地質環境等。
(二)普通生物學 B:主要包括:生命的概念、細胞的化學組成和形態結構、細胞代謝、 細胞分裂和細胞周期、組織器官和系統、個體營養方式、氣體交換、物質在體內的運輸、免 疫、水鹽平衡和體溫調節、神經系統、激素、生物的行為、生殖和發育、遺傳、進化、生物 分界、生態學等。
(三)地史與古生物學:主要包括:古生物學概論、古生物學研究的意義和方法、古無 脊椎動物、古脊椎動物、古植物、親緣關系不明的門類和遺跡化石等;生物與環境、地層形 成的沉積環境和沉積作用、地層單位和地層系統、歷史構造分析和古構造、中國古大陸的形 成和生物記錄;早古生代的古生物、古地理和古構造;晚古生代的古生物、古地理和古構造; 中生代的古生物、古地理和古構造;新生代的古生物、古地理和古構造;地質歷史時期的重 大地質事件、古生物地史學的主要分支和邊緣學科等。
(四)進化生物學:主要包括:進化概念、生物進化研究中的方法論問題、進化思想與進化學說、地球生命與生物圈、生命史、小進化、種和種的形成、分類系統與進化譜系、大 進化、生態系統進化、分子進化和分子系統學、人類的起源與進化等。
(五)沉積學(側重于沉積巖石學):主要包括:沉積巖石學的基本概念、研究內容及 研究方法;沉積巖的類型及每種類型的組分、原生及后期成巖過程中形成的沉積結構與構造 等特征;沉積過程,包括風化作用、搬運作用、沉積作用、侵蝕作用以及成巖作用;沉積相、 沉積環境與沉積模式的劃分與特征;沉積作用的控制因素等。
七、主要參考書目
以下所列參考書目僅供參考,不作為出題范圍。我單位不提供購書業務。
(一)普通地質學
《普通地質學(第三版)》,舒良樹,2010,地質出版社
《普通地質學簡明教程》,楊倫劉少峰王家生,1998,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
(二)普通生物學
《陳閱增普通生物學(第四版)》,吳相鈺陳守良葛明德,2014,高等教育出版社
(三)地史與古生物學
《古生物學》,張永輅,1988,地質出版社
《古生物學》,童金南殷鴻福,2007,高等教育出版社
《地史學教程(第三版)》,劉本培全秋琦,1996,地質出版社
(四)進化生物學
《進化生物學》,謝強,2010,高等教育出版社
《生命的起源與演化--地球歷史中的生命》,郝守剛馬學平董熙平,2000,高等教育出 版社
(五)沉積學(側重于沉積巖石學)
《沉積巖石學(第四版)》,朱筱敏,2008,石油工業出版社
《巖石學(第二版)》,桑隆康馬昌前,2012,地質出版社
八、其他
1、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2018 年碩士研究生招生簡章
http://yz.ustc.edu.cn/sszs_2018/index_24.shtml
2、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2018 年碩士研究生招生網報公告 http://yz.ustc.edu.cn/article_834.htm
推薦閱讀:
精華推薦:
| 2018考研秋季集訓營 | VIP1對1突破 | 特訓彩虹卡 |
| 各大院校招簡|目錄|書目 | 考研歷年真題 | 二戰考研 |
| 考研歷年復試分數線 | 2018考研大綱 | 各院校MPAcc分數線 |
| 34所院校歷年報錄比 | 考研報名流程&注意事項 | 網上報名信息填報詳細對照表 |
本文素材來源于網絡,由武漢新文道考研進行整理,想了解更多關于考研相關資訊,敬請關注新文道考研,我們將為同學們奉上全面完整的時下考研相關資訊。







關注武漢新文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