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心理結構包括道德認知、道德情感、道德行為三部分。
一、學生道德認知的測評
主要是以學生道德認知水平(即個體對道德規范和道德范疇及其意義的認識)為對象所進行的評價
巴恩斯 用問卷法對兒童懲罰觀念進行的測評;
皮亞杰 采用直接提問方式來測評
科爾伯格的“道德兩難故事法”“三水平六階段”道德發展階段模型
艾森伯格 親社會道德兩難故事法
但在我國仍借助政治課,思想品德課,采用測驗法來進行。
二、學生道德情感的評價
道德情感是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實現所引起的內心體驗。
道德情感還不成熟、不具有系統性
三、學生道德行為的評價
學生道德行為是指學生個體在一定道德認識的支配下所采取的行為,它是學生品德形成的關鍵和重要標志。
(一) 我國中小學學生品德評價標準
以《中小學德育大綱》規定的教育目標、要求、內容及《中小學生守則》、《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為根本依據,并據實際提出要求,指定標準。
(二) 我國中小學學生品德評價的常用方法★★
1、 整體印象評價法
a、 概念(略)
b、 優點:被廣泛使用,過程簡單易行、花費最小
c、 缺點:主觀性較強,結果具有很強的隨意性和片面性,同時也影響了評價的準確性和科學性。
2、 操行評定評價法
a、 概念(略)
b、 優點:更具體形象;能比較全面地反映被評價者的品德面貌,便于評價者及時了解自己。
c、 缺點:對評價者有較高的要求;評語容易出現套語、缺乏有效內容;仍然屬于主觀評價法,具有隨意性、片面性。
3、 操行計量評定法
a、 概念(略)
b、 優點:有利于使品德評價精確化;便于比較;便于操作;有利于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
c、 缺點:仍然無法從根本上克服主觀性問題;對學生形成道德行為的動機無法考察。
(以上三個概念也需要對比記憶、理解)
復習建議:本章比上章稍重要,因為是關于學生的,與現在的“學生為本”理念有關。但其中有些研究不成熟,不系統的內容肯定不是重點,一般不會考。對于基本的概念和方法還是需要理解記憶的。
為了方便大家學習,武漢新文道考研特為廣大學子推出2018考研全年集訓營、半年集訓營、VIP彩虹卡等一系列備考專題,所有你不明白的都會一一幫你搞定。同時,武漢新文道考研微信公眾號@whwdky一直為大家推送考研資訊,讓您足不出戶就可以輕松了解到最新的考研信息!
本文素材來源于網絡,由武漢新文道考研進行整理,想了解更多關于考研相關資訊,敬請關注新文道考研,我們將為同學們奉上全面完整的時下考研相關資訊。







關注武漢新文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