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考研臨床醫學考研大綱已經公布,下面是新文道老師楊凈為考生帶來的解析:外科學部分第七講!
外 科 學
第 九 章 外科 感 染
全身性外科感染
1. 基本概念
(1) 全身性感染:病原菌進入血液循環,并在其內生長繁殖或產生毒素,引起嚴重的全身感染癥狀或中毒癥狀。
(2) 膿毒癥:指因病原菌因素引起的全身性炎癥反應,體溫、循環、呼吸、神志有明顯的改變者,用以區別一般非侵入性的局部感染。
(3) 菌血癥:是菌血癥是膿毒癥中的一種,即血培養檢出病原菌者。目前多指臨床有明顯感染癥狀的菌血癥。
(4) 敗血癥:是病原菌進入血液循環,并在其內生長繁殖。
注:全身性感染不僅由于病原菌,還可因其產物,如內毒素、外毒素等和它們介導的多種炎癥介質對機體產生損害(2003X149)。
2. 常見致病菌
(1) 革蘭染色陰性桿菌:此類感染已超越革蘭染色陽性球菌;常見有大腸桿菌、銅綠假單胞菌、變形桿菌等;主要毒性在于內毒素,臨床表現多較嚴重,出現低溫、低白細胞、低血壓的“三低現象”,甚至發生感染性休克(2012A79)。
(2) 革蘭染色陽性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易于在體內形成轉移性膿腫;表皮葡萄球菌感染率增加;腸球菌參與多菌感染。
(3) 無芽孢厭氧菌:常見有擬桿菌、厭氧葡萄球菌梭狀桿菌、厭氧鏈球菌等;普通細菌培養常陰性;2/3合并有氧菌感染,易形成膿腫,膿液惡臭。
(4) 真菌:常見有白念珠菌、曲霉菌、毛霉菌、新型隱球菌等;屬于條件感染;可血行播散,一般血培養陰性,但可在多個內臟形成肉芽腫和壞死灶。
高分必備:
①革蘭陽性菌感染的3大特點:皮疹 、轉移性膿腫,并發心肌炎;②革蘭陰性菌感染的2大特點:感染性休克、三低現象。
3. 臨床表現 起病急,寒戰、高熱或低溫;頭痛、冷汗、神志淡漠等全身性癥狀;心率加快、脈搏細速、呼吸困難;肝脾大,嚴重者出現黃疸或皮下出血。
4. 實驗室檢查 白細胞增高[(20~30)×109以上]或降低,一般在寒戰、高熱時抽血化驗易于檢出致病菌。
5. 治療 全身性感染的治療關鍵是處理原發感染灶;其他包括抗生素的應用、支持對癥治療等。
革蘭陽性菌及革蘭陰性菌感染的特點鑒別
以上就是新文道考研小編為2019考研西綜考生整理的“2019考研臨床醫學綜合能力(西醫)考試解析:外科學部分第七講”相關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本文素材來源于網絡,由武漢新文道考研進行整理,想了解更多關于考研相關資訊,敬請關注新文道考研,我們將為同學們奉上全面完整的時下考研相關資訊。







關注武漢新文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