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考研臨床醫學考研大綱已經公布,下面是新文道老師楊凈為考生帶來的解析:外科學部分第六講!
外 科 學
第 七 章 圍 術 期 處 理
二、術后處理
(六)縫線拆除
一般頭、面、頸部在術后4~5 d拆線,下腹部、會陰部在術后6~7 d拆線,胸部、上腹部、背部、臀部手術7~9 d拆線,四肢手術10~12 d拆線(近關節處可適當延長),減張縫線14 d拆線(1998A78)。電刀切口,也應推遲1~2 d拆線。
上(頭面頸)下(下腹、會陰)中(胸、上腹、背、臀)及四肢:拆線時間分別為:4~5、6~7、8~9(7~9)、10~11(10~12)天。
對于初期完全縫合的切口,拆線時應記錄切口愈合情況,可分為三類:① 清潔切口(Ⅰ類切口),指縫合的無菌切口,如甲狀腺大部切除術(2012A80)等。② 可能污染切口(Ⅱ類切口),指手術時可能帶有污染的縫合切口,如胃大部切除術等。皮膚不容易徹底消毒的部位、6 h內的傷口經過清創術縫合、新縫合的切口再度切開者,也屬此類。③ 污染切口(Ⅲ類切口),指鄰近感染區或組織直接暴露于污染或感染物的切口,如闌尾穿孔的闌尾切除術、腸梗阻壞死的手術等。
切口的愈合也分為三級:① 甲級愈合,用“甲”字代表,指愈合優良,無不良反應。② 乙級愈合,用“乙”字代表,指愈合處有炎癥反應,如紅腫、硬結、血腫、積液等,但未化膿。③ 丙級愈合,用“丙”字代表,指切口化膿,需要做切開引流等處理。
同學們,昨天發的大綱,下面這個表格,體位一欄目的應該為增加回血心量,不是減少。有同學發現了我們的失誤并指出,非常感謝,對此我們也感到非常抱歉。特此更正一下。
(二)手術方式與體位

以上就是新文道考研小編為2019考研西綜考生整理的“2019考研臨床醫學綜合能力(西醫)考試解析:外科學部分第六講”相關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本文素材來源于網絡,由武漢新文道考研進行整理,想了解更多關于考研相關資訊,敬請關注新文道考研,我們將為同學們奉上全面完整的時下考研相關資訊。







關注武漢新文道微信